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的应用

时间:2023-03-24 22:27: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的应用

作者:田伯凯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7年第10



田伯凯

(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北京 100083

【摘要】铱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矛盾之一。作为人类丰富知识成果的历史结晶,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 概括和总结了各种具体社会研究方法。 所以, 用这一研究方法分析研究中国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 具有深刻普遍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和谐社会; 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 C91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 2017 10-0094-02

【作者简介】 田伯凯 1995- 男, 河北任丘人 本科在读, 从事经济管理研究。

1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根据 1956 年联合国 《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 确定的划分标准,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 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 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 10% 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 根据这一标准, 中国已于 1999 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是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 增长最快的国家。 统计资料显示, 目前中国老龄化人口已经达到 1.8 亿之多;并且, 就增加数量而言, 每年几乎增长 800 万。按照目前的增幅, 21 世纪中叶, 未来中国总人口当中三分之一的人将是老龄人口。不仅如此, 在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过程中, 超高龄老人 (通常指 80 岁以上) 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 达百万之巨。而这个群体通常失去了自理能力, 在身体上需要康复护理、 医疗保健, 在精神上需要关怀慰藉等, 这在另一个层面上也使得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 养老问题的严峻程度日趋愈烈。

2 用社会矛盾的普遍性正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矛盾具有普遍性, 既贯穿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 又普遍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但是, 无所不在的矛盾有着巨大的推动力。正如毛泽东所说: “社会的变化, 主要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 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阶级之间的矛盾, 新旧之间的矛盾, 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 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 在社会矛盾系统中,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它始终存在于各种社会的每个阶段和方面。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的。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人, 曾经是生产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按照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 社会


阶层结构也有着差异。同一社会阶层的人, 由于经济地位,社会地位, 谋生方式, 从业范围接近, 会产生共同的利益诉求,利益关切和利益驱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 由于利益诉求, 利益关切和利益驱动存在差别, 因而也会产生阶层之间的矛盾。老龄人口, 作为失去劳动力的特殊阶层, 同广大劳动者阶层,无疑会产生各种利益间的矛盾。因此, 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关注社会各阶层矛盾的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

从辩证的唯物主义角度看,人口老龄化问题归结于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 改革开放以来, 我过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有了双重的提高。 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尤其是医疗保健

有了根本性变革, 人均寿命有了显著提高, 自然死亡率大幅下降; 老龄化是寿命提高的影子。 但是, 老年人不是无用的人,他们依然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深刻影响。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

老人年增多,必然伴随的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在数量上的减少, 从而影响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可以预见, 当老龄化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在一些特定区域,会造成劳动力严重匮乏。而劳动力的不足, 就会作用于劳动生产实际, 给生产能力和生产质量带来消极影响。

第二, 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产生的影响。

老年人的消费不仅与中青年的消费内容和消费习惯不一样, 老年人活动范围的相对缩小, 消费需求也相对减弱, 人口老龄化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有较为负面影响。

第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产生的影响。

从中国的养老模式来看, 城乡以社会养老形式为主; 而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但是, 论哪一种形势, 都离不开先进医疗系统和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老龄化背景下, 对这些方面的要求只能更高更多, 不会减少。 这从我国 2001 年至 2012 年间用于医疗社会保障资金的增长情况可见一斑,增长了接近10 倍; 而用来支付离退休职工的费用也增长了 12 倍。这两方面皆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使各级财政负担相当沉重。

3 提高生产力水平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问题,从本质上说是社会发展中生产力遇到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人类社会发展时, 提出了 “两种生产” 的理论: 一种是人类自身是生产, 另一种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自我国施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增长幅度和人口基数得到有效控制,这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生产能力和社会的发展。但是, 独生子女政策到目前已经超过三十年, 社会劳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如果继续施行一孩化政策, 人类自身的生产就会严重受阻, 劳动力的更新也就缓慢, 进而深层次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所以, 2015 10 29 日发布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完善人口发展战略,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宣布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 而此次人口政策的调整距离 2013 11 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放开“单独二孩” , 还不到两年时间。从物质资料的生产层面看, 需要提高现有生产力水平。从当前社会经济结构看, 我们要提高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制造业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但是,


随着互联网和新的科技手段作用越来越大, 传统制造业受到了严重冲击, 甚至很多行业濒临

危机。这对依靠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 且年龄日趋增大的群体来讲, 也是一次严重的打击[1] 中国可以借鉴一下先进国家的经验, 在转型时期妥善为他们做好过渡。而制造业的积极发展, 会生产大量物质价值, 不仅保障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也会为完善国内社会保障体系, 供物质基础做出巨大贡献。

4 结论与启示

进入 21 世纪后,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各级政府, 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考验党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而社会的和谐, 不仅体现在物质文明的进步, 而且表现在精神文明的极大提高。但是, 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是这一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 我们必须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制度、 医疗保障制度等各项保障制度, 让老龄人口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 让老龄人口的物质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既是人口问题、 社会问题, 也是经济问题、 治问题, 但从终极意义上说,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根本上是文化问题。老龄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整体文化战略的发展,老龄文化是国家整体文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2012 年, 国家各部委都相继出台了 “十二五”规划。文化部、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的 “十二五” 规划都为老龄文化事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2 10 月,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 16 个成员单位联合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 这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老年文化建设的重要政策文件。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着重展示了人口老龄化蕴含的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和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并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的一般规律,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揭示了人口老龄化社会矛盾的本质。由此可见, 在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中,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瑞.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0(04):3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576b78c4a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