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古诗的作文加评语 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关城。 这雨真是个有灵气的东西呀!它好像一个精灵,为自己选好了时候,一听见春天的脚步,那飘飘洒洒的雨丝就纷纷扬扬的落下来了。它牵着风的手,悄悄的来了,滋润着世间的万物,淅淅沥沥,好像对它们倾诉着心里话。纤如星芒的小雨,在天与地之间,织起了一阵蒙蒙的薄烟,把远处的山,笼进了一片半透明的白色中。 城外的小路似乎没有尽头,蜿蜒着向远方伸去。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只有一片雨与这条孤独的小路做伴。天上的云也是黑压压的,像被淘气的孩子打翻了墨汁。远处的河面上闪着点点光亮,犹如黑夜里闪烁的点点星辰,又像一只只小小的萤火虫,随着起伏的水面波动。那是晚归渔船的灯火。在寂静的夜里,那雨声格外清脆,像是在演奏一曲很美很美的敲击乐,把成都城的人们,不知不觉的带入了梦乡。 一大清早,推开门,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凉丝丝的,真是沁透心脾。快看那,经过夜里雨的洗礼,花儿们一朵朵的绽放在枝头,露出张张艳丽的笑脸。沾满雨水的花朵,沉甸甸的挂在枝条上,雨给它们挂上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那样鲜红,那样明亮,照耀着雨后的成都城,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呀! 简单评语:文中作者对春夜雨景的美丽景色进行了描写,景物描写丰富多彩,内容充实,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雨夜的喜爱之情。本文行文采用分总的结构,条理分明,结构严谨;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生动活泼。如:“纤如星芒的小雨,在天与地之间,织起了一阵蒙蒙的薄烟,把远处的山,笼进了一片半透明的白色中。” 一个皓月当空的秋夜,我陪爸爸妈妈来到了美丽的洞庭湖边,沿着堤岸漫步。 皎洁的月光洒在平静的湖的面,银光闪闪。湖面上漂着薄薄的雾气,偶尔几只秋虫的鸣叫,让如画的情境更增几分生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远处天水相连,薄雾披着月色,靓影朦胧。 放眼望去,湖心的君山恰似一颗翠绿的青螺,卧于湖面;而银光闪闪的湖面更像一面洁净的大银盘,青山银镜,煞是壮观!我不禁轻声吟诵起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美哉,夜色中的洞庭湖…… 简单评语:我觉得这篇文章不加改写,更像写景散文。因为文章结尾吟诵的诗是原诗吗?恕我无知我觉得是原诗,引过来,就不能是改写了吧?但我觉得小作者写得确实优秀。总写、分说;用词、用语都恰到好处。 在一个偏僻的乡村,有一座又低又矮的茅草房屋,时里面住着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茅草的后面长满了青青翠竹,前面是一条清澈见底、流水淙淙的小溪,小溪里生长着许多荷花,小溪的岸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亲热地坐在树下,一边饮酒一边聊天。 老爷爷说:“我们的三个儿子,他们都很好,也很孝顺。” “老头子,我们可以享享清福喽!”老奶奶笑咪咪地说。 “你说,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啊?” “今年风调雨顺,我们就不用为粮食犯愁了。” “上天保佑我们,赐给我们三个可爱的儿子,还愁什么呢?”…… 他们的大儿子在小溪边的豆地里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锄草;二儿子心灵手巧,在自家门前熟练地编织鸡笼,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淌,但想到能让鸡的个舒适的窝,他开心地笑了;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扎着两个羊角辫,额前留着一缕刘海,他顽皮地从溪里摘下一只大莲蓬,扑在草地上,慢慢地品味又香又嫩的莲子。嘴里哼着小曲儿,还不时地摇头晃脑,翘起的双腿还不停地上下摆动,真是快乐极了。 老夫妻俩看到这一切,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虽是村居,恰似世外桃源啊! 简单评语:小作者在充分理解原诗内涵的基础上,不仅抓住了中心,而且对原诗的意境把握得十分准确,情节设计合理,描写细腻准确,将人物对话设计得生动具体,刻画出一对丰衣足食,颐养天年老人形象。 改写古诗的作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5f2eda35a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