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戴 灞上秋居 落叶他乡树 寒灯独夜人古诗赏析翻译

时间:2022-11-27 22:17: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戴 灞上秋居 落叶他乡树 寒灯独夜人古诗赏析翻译

马戴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古诗赏析翻译 马戴《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灞原风雨的定,晚见到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几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灞原上的风雨停在了,晚上看到雁队频频飞到。异乡树上的叶子纷纷落,寒灯照著寂寞长夜的人。涌泉的园中滴满了白露,孤房旁边只有野僧和我并作邻居们。在野外已经定居了很久,什么时候就可以仕官做官,报效国家? 灞原:灞水之西。

并致此身:这里指身体为国家效力。

《灞上秋居》是唐代诗人马戴的代表作。此诗写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和寒夜独处的悲凄;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全诗意境浑厚,情景交融,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此诗氢铵写下逼肖寥落之美感。整张诗篇犹如一幅形象独特、艺术高超的画卷。我们把它慢慢地关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灞原飞过萧森的秋气:迷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至傍晚才停息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忙飞到。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搁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出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说明了雁群之多,又并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借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到雁回去,极易惹来乡思。下面我们稳步关上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至地面,转至诗中的主人。指着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飞舞下来,而借住在贫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

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


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五、六两句使画卷再向上流逝,它不仅表明了更大的空间,更粗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出了诗人的心境。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暂停了歌唱,只有露珠凝结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些微,却很准确。这句“空园白露几滴”用的就是以“颤抖”衬托“静”的手法,比写下无声的晴更能够整体表现环境的喧闹,露滴的声音不但没刺破长夜的喧闹,反而更并使人深感静得可怕。换言之,连露滴的声音都可以听见,除了什么比这更喧闹的呢?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就是用衬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就是自己孑然一身,孤独无依,却略偏讲出除了一个邻居们,而这个邻居们竟是一个绝迹尘世、有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寂寞就变得更加注重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下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都可以听见,正表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所与近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说明他正想起自己已经被甩降生外,无人知晓何日就可以完结这种生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

诗的最后两句也就与前面的描写自然衔接起来,不显得突兀。

最后两句轻易讲出诗人的感叹:“递卧郊扉久,何年并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得官职走进长安,在灞上(又并作“霸上”,长安东)已借住多时,一直没找出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晋身期望的黯淡。

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6a26f6e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