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界革命”的旗帜:黄遵宪 在中国近代进步诗歌潮流中,最早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开辟道路的是黄遵宪。他毕生从事诗歌创作,主张诗歌应表现时代内容和真实思想感情,对传统的“道统”、“文统”和种种拟古主义进行揭露与批判,成为“诗界革命”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他突破古诗的传统天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派诗”,被梁启超誉为“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成为“诗界革命”的巨匠和旗帜。 黄遵宪的诗学理论以“诗外有事,诗中有人”为总纲,力主以今人所见之理,所历之境,所遭之时势人涛,为了无生气的诗坛吹进若干时代与生命的气息。20世纪初年兴起的诗界革命,既是对黄遵宪诗学理论的继承光大,又是对其诗学理论的深化丰富。反帝卫国、变法图强是黄遵宪诗歌的两大重要主题。在反帝方面,从抵抗英法联军到庚子事变,他的诗都有鲜明反映,中法战争中有《冯将军歌》,中日战争中有《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等系列诗作。后来他更以饱满的热情讴歌变法维新,期望能通过变革使中华民族重新崛起。这种坚信变旧趋新的历史潮流不可扼抑的精神,贯穿在他的诗作中。值得注意的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黄遵宪的诗歌,较早地描写了海外世界以及伴随近代科学而涌现的新事物,拓宽了题材和反映生活的领域,写出了古典诗歌所没有的新内容。他的《今别离》四首分别吟咏在出现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已知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条件下,离别的新况味,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 黄遵宪的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努力使传统的诗歌形式与新内容谐和,使严正的韵律与散文化的笔法谐和,使新名词与旧格律谐和,并鼓吹“我手写我口”。为了表现新内容,他在诗歌形式上作了很多突破,如结构变化多端,句子错落不齐,一般篇幅较长,使诗歌既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完善地体现了梁启超提出的“旧风格含新意境”的主张,成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6ca8427a5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