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诗歌中的“香草美人” 作者:马新宇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5期 摘 要: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各种传统文学中。自《诗经》开始,桃花就成为一个独立的意象展现在人们眼前。后经各个朝代的磨炼、辗转、变迁,桃花开始有了更多丰富的内涵和意味。本文主要以唐朝的诗歌为基础,对诗歌中的桃花意象进行分析,以此来了解桃花意象在诗歌中的演变、发展等完整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桃花;意象;唐诗;《诗经》 作者简介:马新宇(1993-),女,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人,山东艺术学院2015级艺术学理论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批评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1 阳春三月的桃花是春天的精灵,也是丰盛收获的预兆。自上古时期,桃花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吉祥的代表。正如《山海经》“所载的‘夸父追日’的神话中,夸父临死前掷杖化为桃林,给后来寻求光明的人解除饥渴”[1],桃花的特殊地位已经不言而喻。此后随着中国诗歌的发展,《全唐诗》中的桃花诗约有160首,桃花的意象也开始衍生出不同的内涵变化。 1、春日美景 桃花一般出现在早春,所以桃花素来有“报春使者”的名号,而“桃红柳绿”、“桃花流水”也一直是春天里最典型的象征。在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桃花很多时候都是以“春天”的代名词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被欣赏和评析。每当春天降临,花叶相继舒展开柔软的身躯,淡淡的清香随风飘荡,远看桃花如云似霞。它“比梅花开得适时,比梨花略显凄清”[2],温暖淡雅的花色挨挨挤挤热闹非凡,不外乎是春天最切合的形象代表。 周朴在其作品《桃花》中写道:“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短短的一句诗极尽桃花的美丽和春天的醉人,展现出春天独有的活力和希望。李白的诗中也不乏桃花的形象,如《荆门浮舟望蜀江》中就有“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的诗句。未读全文,一个“流”字已将春天体态之轻盈尽显,诗歌中诗人吟咏桃花和春天随着感情流动随意泼洒,颇有钟嵘在《诗品序》里所说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3]的境界。 2、易逝时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9b7231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