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问题及解决报告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闫冬雪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而《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7—9年级)的学生阅读从阅读的速度、方法、目标等多方面则一共提出了15条要求。其中第三条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第十四条要求:“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第十五条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三条要求集中体现了新课标对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 语文是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其底蕴的深厚、内涵的丰富、素养的高低,很多时候都取决于课外阅读的多少,而且现在中考规定不考课本中出现的现代文阅读,更可见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伴随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但是阅读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就农村初中而言,从教学方面分析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不想读,学生阅读兴趣不浓,上网、打游戏、打闹嬉戏几乎占据了他们所有的课余时间。这可能是由于学生缺乏对课外阅读意义的认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对“阅读”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阅读就是指读好语文书,只要钻透那薄薄的一本语文书,认真上好那短短的一节语文课,加上大量的练习,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着这样错误的认识,他们自然对课外阅读是不屑一顾,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再者学生时间和精力有限,而在“唯考是举”的今天,孩子们的时间往往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几乎没有一丝儿的闲暇空余:早上至下午都是坐在课堂里上课,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则是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孩子不是超人,海绵里的水再挤也是有限的。在这样情况下,他们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轻松地“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呢? 2、不会读,由于课外阅读很难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同,也就很难得到有益的指导。然而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要想理解其主题思想,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退一步讲,即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把握文章的思想艺术价值。 3、没得读,农村经济文化建设落后,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农村个别学校没有图书阅览室,即便是有,学校领导也不重视两室对图书阅览室的建设,藏书太少,疏于管理,很少时间向学生开放,难得的资源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那么,在新形式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应采取哪些应对策略呢? (一)从兴趣入手让孩子爱上读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爱上阅读,乐于阅读。 1、教师应发挥榜样作用,用实际行动给力。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新课程要求老师扩大自己的阅读量,了解更多非本专业及众多边缘学科的常识,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自己要有兴趣。 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被老师所感染。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总是会在不经意间会把我读到的好书落在教室里,事实上并非我丢三落四,而是抛砖引玉、有意为之,因为我深知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 2 、整合优势资源,营造阅读的氛围。我在班上开设了一门特殊的课程叫“从课本中走出去”,从《三字经》到《论语》《大学》、《中庸》、《史记》、《三国志》,从《百家讲坛》到《子午书简》、《走进科学》,我把很多的影像资料和课外读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把自己在学习国学经典中收集的一些故事和得到的一些感悟与同学们分享,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另外我还定期组织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一日要闻等活动,让学生介绍在课外阅读中所了解的故事、要闻、风俗、奇闻,跟大家交流,在课外我还布置学生办手抄报、板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在班级图书角,如《求是》、《读者》等,通过这些途经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可以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难以由量变达到质变。 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多,但针对农村初中学生实际,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查阅习惯。 不管是课内的阅读,还是课外的阅读,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这时,学生习惯于把老师、家长当作“活字典”。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拜访更忠实、更可靠的老师——字典、词典,并且还要告诉学生:遇到问题首先必须得自己想办法解决,只有在自己想了很多办法仍解决不了时才找别人帮忙。另外,最好是要求每位学生随身带一本词典,逐步养成随手查阅字典、词典释疑的习惯。这样,将会让学生一生受益无穷。 (2)指导学生养成每天至少半小时的阅读习惯。阅读时间是阅读质量的保证。目前很多小学生普遍反应:我们没有时间读书。看看现实,也难怪他们。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少年时期,然而一天的安排,无非就是上课,然后完成老师和家长们布置的作业,他们为着理想在奋斗着。剩下的几近可怜的时间,对他们来说,可能更愿意与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耍,打游戏,或是看电视等等。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尽量帮助孩子们合理的安排阅读时间,保障他们的阅读精力的同时,也保证阅读的数量的质量,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凡是在学问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古人读书强调眉批,留下了大量的评点古籍的宝贵遗产。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所使用的笔记卡片就达5000多张。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它还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4)指导学生养成“读说写结合”的习惯。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于是我就趁此机会指导学生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在读过一本书或一个故事之后,让学生把其中的重点或基本内容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读完一本书后,还可让学生就某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提高自己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可让学生把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迁移到小练笔中来,哪怕只用到一个精彩的词或一句生动的话,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 和写作能力都很有帮助。此外,也可让学生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同时,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坚持写读书笔记,哪怕是简单的一两句话也可以。每天的课余时间,同学们就可以随便聊聊自己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还可以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等,给他们以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5)有选择性的读书。由古至今,中国的文学典籍可以说是浩如烟海,若每本皆读,穷己一生恐怕也不能读完其万分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必须选择读物,我的建议是经典+名著+时评或者是文+史+哲+技,这样不仅能缩小我们的选择范围,而且也能有效抵御一些拙劣刊物对青少年的危害。 (6)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 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能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第一种是信息式阅读法。这类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情况,俗称一目十行。第二种是文学作品阅读法。文学作品除了内容之外,还有修辞和韵律上的意义。因此阅读时应该非常缓慢,自己能听到其中每一个词的声音。第三种是经典著作阅读法,这种方法用来阅读哲学、经济、军事和古典著作。阅读这些著作要像读文学作品一样的慢,但读者的眼睛经常离开书本,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细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第四种阅读方法是麻醉性的阅读法。如同服用麻醉品那样使读者忘却了自己的存在,飘飘然于无限的幻想之中。这种阅读为了消遣尚可一试。 其次,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特点,掌握规律。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阅读课文也不例外。如记叙文主要有写人、记事、写景物三种不同内容它们的特点、规律,就可迅速完成其它内容、要求的阅读。阅读写人的记叙文,就应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刻画。进而理解文中人物的品质。记事的记叙文,可先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再理解之一(些)事情所反映的意义。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先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再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走出困境并非易事,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文学修养、文化底蕴,把自己修练成一个儒雅的、书香味十足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从你身上感受书香的魅力,让阅读教学走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让人生成为学生阅读永不枯竭的源泉。我们一起从农村初中教育的实际出发,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努力挖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闪光点,使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花永远璀璨夺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6d4ccb0ce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