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朋友的推荐,知道了樊登读书这个app。当时给我介绍这个app的时候,就说比较方便,上边介绍的书籍比较全面,如果想买哪本书,先听听樊登的介绍,再决定。当时就觉得装一个app也无所谓,就顺手装上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想起来,划拉手机的时候看到也就是淡淡的瞥一眼,再后来朋友推荐我听一听《寻人不遇》,再到后来的《自卑与超越》、《非暴力沟通》、《活好》......在这周我终于结束了只听不看的现状,购买了4本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书籍,分别是《寻人不遇》、《幸福的方法》、《苏东坡传》、《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可能是作为老师的敏感性,看到教和学就会有莫名的亲切感,所以先打开了这一本,但也可能是水平和视角的问题,我觉得读懂作者的意图不是那么容易,有很多地方需要多次反复看,才明白。 本书的作者戴维·珀金斯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资深教授。本书主要倡导让孩子学习对未来有生活价值的知识,这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学习,太过注重灌输知识其实是不可取的,也是无效的学习。本书围绕“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学习”展开四个方面的探索:辨别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选择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为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而教;建构具有生活价值的课程。 什么才是“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呢?换成学生的问法,同时也是我曾经问过的,就是“我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以前老师回答我“因为考试要考”,我现在回答我的学生也就是简单的“因为对你以后有好处”,但自己都觉得这个回答没有说服力,因为从我自身看除了教师以及以后的数学专业的人员会用到这些知识,没有人生活中会用到这些知识。比如说作者多次提到“二次方程”的问题,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学过二次方程,可是,成人之后,除了专业的教师,很少有人用过二次方程。戴维·珀金斯认为,知识必须能够在某些场合实际运用,才值得学习。也就是说,既不是关于阅读、算术这样的基本生存技能,也不讨论一个人在工作以后因为职业需要必须学习的专业技能。因为这两块知识,不存在异议,每个人都值得或者说必须学习。 因为拿到书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也仅仅就读了第一章。在全书的第一章里,珀金斯教授首先剖析了他认为现在传统的学校教育教的内容存在的三大问题。一个是过分重视学业成就,通俗点说,就是各学科的考试分数,而不管这个分数的高低意味着什么。第二个是过于关注“了解性知识”。就是“凡能百度到的,一定不是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第三个问题是过于强求专业知识,而忽略了与生活有关的软知识。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可能是个解二次方程的高手,却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些“80%的人一用就灵,是中国人就转”的文章。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一个观点:教育应该塑造的是“业余的专家”,他们能够自信地、正确地、灵活地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业余专家可能在解二次方程上不具有专业技术能力,但是很清楚知道平均数、标准差这些基础概念,也能将这些概念应用在对一些统计数据的评判上。这些观点,我比较认同,作为一个小学数学老师,我也不喜欢通过数据来简单地量化学生的优劣好坏。许多品质应该在做的过程中得以了解,教育应该重过程,轻结果。有人经过努力学有所成,如果他学会了“二次方程”也许就很有自信地学习其他知识。我觉得其中的思维品质还是有益于人的成长的,现在的数学新课改已经变成重思维方法,轻技巧死读就是很好的为未来学的很好说明。 通过第一章作者的介绍,我也明白了为什么现在数学提倡用大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意识。总之,“教育不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转变为孩子进行面向生活面向未来的教学呢?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71026d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