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情三元理论简析徐志摩的爱情类型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爱情三元理论简析徐志摩的爱情类型 作者:鲜跃勇 刘雪梅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1期 摘 要: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但都给人“爱情在别处”的感觉,本文试用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对徐志摩几段感情进行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诠释。 关键词:爱情;爱情三元理论;徐志摩 作者简介:鲜跃勇,性别:男,出生日期:1964年12月15日,籍贯:四川巴中,工作单位: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副教授,职务:人文社科系系主任,学位:文学学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1--01 在徐志摩短暂的35年的人生中,先后与三位女性有着斩不断理还乱的情愫。有原配夫人大家闺秀张幼仪,有无言结局的建筑学家林徽因,还有风风火火的陆小曼,每一段感情故事都有感人之处,又都不完美。本文试图以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对徐志摩几段感情进行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诠释。 一、爱情的三元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认为爱情包括亲密、激情、承诺三个基本成分,并对这三个成分作了界定,既爱情三元理论。其中:亲密,包括热情、理解、交流、支持及分享等特点;激情,通常以身体的欲望激起为特征,表现为对性的渴望,也包括从伴侣处得到满足的强烈情感需要;承诺,则是将自己投身于一份感情的决定及维持感情的努力。 斯腾伯格根据三大要素组成七种不同类型爱情(如图所示): 1.喜欢式爱情:只有亲密没有激情与承诺,如:友谊。 2.迷恋式爱情:只有激情没有亲密与承诺,如:初恋。 3.空洞式爱情:只有承诺缺乏亲密和激情,如:纯粹为了结婚的爱情。 4.浪漫式爱情:只有激情和亲密,没有承诺。这种爱情崇尚过程,不在乎结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伴侣式爱情:只有亲密和承诺,没有激情。指的是四平八稳的婚姻,只有权利、义务却没有感觉。 6.愚蠢式:只有激情与承诺,没有亲密。没有亲密的激情顶多是生理上的冲动,而没有亲密的承诺不过是空头支票。 7.完美式爱情:包含激情、亲密与承诺。只有在这一类型中我们才能看到爱情的庐山真面目。 二、徐志摩的爱情分析 (一)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爱情 张幼仪出身名门,秀外慧中,1915年在浙江硖石老家奉父母之命和徐志摩结成伉俪——不从命就不能到北大读书。1921年张幼仪到英国陪读,和徐志摩度过一段温馨甜蜜的生活,直到才艺双绝的林徽因出现在徐志摩的生活里。当时医学不发达,堕胎意味着生命风险,但是为了追求林徽因,徐志摩竟然强迫张幼仪堕胎。之后冷落张幼仪,最终迫使张幼仪签了离婚协议。 徐志摩与张幼仪是应父母之命结的婚,张幼仪是个知书达理的女性,是个优秀的女性、优秀的妻子、媳妇人选,而徐志摩是吸收了英美新思想、新自由观念的浪漫洒脱的诗人,两人的个性学识不在同一条轨道上,徐志摩嫌弃张幼仪“观念守旧,没受教育”,一个在当时极自然极正常的传统婚姻,承载在渴望着冲破一切羁绊的浪漫洒脱的徐志摩身上,本身就是一程摇摇晃晃的未知之旅。 (二)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爱情 林徽因是一个热情活泼、大方美丽而又有学识的绝世少女,徐、林相遇时,林徽因才十六岁,两人貌似一见钟情,实际上徐志摩一直是个单恋者,尽管他三番五次追求林徽因,在长达十来年的时间里一直不愿放弃和忘记林徽因,但林徽因对此始终是拒绝和疏离的。在徐、林短暂的爱情中,有激情、有亲密,也有承诺,符合“完美式爱情”的特点,但一个十六岁少女的承诺是没法兑现的承诺,所以,这段爱情,也谈不上完美,最多不过是单方面的柏拉图式的爱情,但得不到的,总是最美好的,这是“在那边”的爱情。 (三)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 徐志摩在遭受林徽因的拒绝后转而追求京城名媛陆小曼。其时陆小曼已是他人之妻,丈夫是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当时就职于北平警察局的王庚。徐志摩深为陆小曼的才情所动,毫无顾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忌地大胆追求,闹得满城沸沸扬扬。如徐志摩所愿,后来陆小曼和丈夫离了婚,并于 1926 年 10 月 3 日在北京与徐志摩结婚。 与徐志摩结婚后的陆小曼生活依然奢侈浪漫,家里时常高朋满座,弄得开销极大,常常入不敷出。本来家已经安在上海,但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徐志摩不得不同时出任北京两所大学的教职,这样搞得徐志摩不停地在上海、北京两地之间频繁往返。支出已经超负荷,陆小曼为了治病又染上吸鸦片的习惯,脾气也变得很暴躁,徐志摩的痛苦和窘困可想而知。 在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中,有最初的亲密、最初的激情,但其实也是没有承诺的。陆小曼的种种表现,纯属个人的恣意妄为,丝毫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论是父母的感受还是丈夫的感受,包括前夫和现任丈夫,没有责任感,没有承诺。 综上所述,徐志摩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他用自己的一生演绎了对真爱不懈追寻的过程,他爱得虔诚、爱得热烈、爱得奋不顾身,但现实是残酷的。从他身上我们不得不承认,追求完美的爱情是个理想,值得赞扬,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生活还得继续。 参考文献: [1]董延武,朱林国,应晓,孙晓娅. 徐志摩研究资料索引(1923—2012年)[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2,01:78-138. [2]李掖平. 徐志摩研究综述[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03:75-95. [3]季伟. 爱情在别处——从徐志摩的抒情诗看他的爱情观[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3,04:78-81. [4]林玲. 亲密、激情、承诺:从爱情三元理论解析《傲慢与偏见》(英文)[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01:78-87. [5]胡荣丽. 从爱情三元理论简析《蜗居》中人物的爱情类型[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0:357-35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7147bc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