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复习知识点

时间:2023-02-20 12:03:3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知识点

1.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工具:打制石器 生活方式:采集、狩猎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所属时代: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时代) 居住方式:群居 外貌特征: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 用火情况: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亡国之君:桀 灭亡根本原因:暴政 2.庚迁殷) 迁都原因:战乱和环境变化 人才:伊尹 亡国之君: 灭亡根本原因:暴政3.西周 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牧野之战) 建立者:周武王 都城:镐京(今西安) 人才:吕(姜)尚、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灭亡时间:公元前771 灭亡根本原因:暴 一、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商朝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 建立者: 都城:亳和殷(盘

2.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万年到20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周公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亡国之君:会使用天然火及保存火种(天然火意义: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4西周的分封制分封的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分封的对象:亲属、

生活方式:采集、狩猎 居住方式:群居 历史地位: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所属时代: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时代) 3.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三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外貌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用火情况:会人工取火 产活动:采集、狩猎 观念:懂得爱美 社会组织:氏族由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无贫富贵贱差别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代表类型: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用工具:磨制石器、木制耒耜、骨制箭头、渔叉、渔钩 居住方式:定 房屋样式:半地穴式(优点:防寒保暖避风) 粮食作物:粟(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畜牧业:饲养猪狗等、打猎、捕鱼 工业制彩陶、纺织、制衣 2.河姆渡居民 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 代表类型:代表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用工具:磨制石器、耒耜 居住方式:住定居 房屋样式:干栏式(优点:通风干燥防潮) 农作物: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畜牧业:饲养猪狗水牛为主 手工业:制陶器和玉器、原始乐器、雕刻、天然漆技术;会挖水井3.干栏式房屋与半地穴式房屋样式不同的原因: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不同。4.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远古的传说(人文始祖:黄帝和炎帝)

1.

历史典故: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三过家门而不入 2.

战役 阪泉之战(交战双反:黄帝和炎帝) 涿鹿之战(交战双方:炎黄和蚩尤) 3.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4.禅让制 人物:尧舜禹 含义和实质: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5.大禹治水 水指的是黄河

方法:疏导 精神:创新、不屈不挠、坚持不懈、敬业、无私峰在线呢、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四、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夏朝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建立者:禹 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统治中心: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禹死后,启继承王位意义: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功臣 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义务:服从命令,定期纳贡,随从作战 诸侯权利: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用:巩固了统治。 西周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五、青铜器与甲骨文

1.青铜器出现时间:原始社会末期 发展时间:夏朝 灿烂时间:商朝 种类丰富时间:西周 商周青铜器的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 青铜器的用途:祭祀(主要用途)饮食军事

造工艺:泥范铸造法 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历史地位: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甲骨文 (我

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含义: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养等兽骨上的文字 发现时间:1899(清朝) 发现者:王懿荣 料:龟甲、兽骨 内容: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历史地位: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造字特点:象形(主要)、指事、会意、形声、假借

六、动荡的春秋时期

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春秋》而得名 2.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时间都是春秋、广泛使用的时间都是战国 3.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4.诸侯争霸 背景:王室衰微、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口号: 尊王攘夷 争霸战争目的: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别国的支配权。 先后

出现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七、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刘向整理《战国策》而得名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3.兼并战争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逛、持续时间长 4.兼并战争趋势:由分裂走向统一

5.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齐魏)、马陵之战(齐魏)、长平之战(秦赵) 6.商鞅变法:背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时间:公元前356 国君:秦孝公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容:1)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商鞅因此而死)改革户籍制度,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2)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能体现商鞅变法的性质)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3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7.都江堰 时间:1.西汉的建立 建立时间:公元前202 建立者:汉高祖刘邦 都城:长安(今西安)

2.休养生息政策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背景: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秦亡教训 内容:兵皆罢归家、鼓励耕织、轻徭薄赋 思想:道 意义:使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公元前256 国别:秦国 人物:李冰 地点:岷江中游 3.文景之治: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名生活安定,历史上称

结构三大工程:“分水鱼嘴”(是江水分为内江与外江)“飞沙堰”(防洪、排沙)“宝瓶口”(控制引水量) 功能:防洪、灌溉 意义:代表了我国当时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型:都江堰和大禹治水 八、百家争鸣

儒家 春秋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反对苛政、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论语》《春秋》 战国代表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仁政、民贵君轻、礼治、《孟子》 墨家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提倡节俭、《墨子》 道家 春秋时期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对立统一” 战国代表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 法家 非子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韩非子》 兵家 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九、秦统一中国

1.秦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2.秦朝建立时间:公元前221 建立者:秦始皇嬴政 都城:咸阳(今西安)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 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 思想:焚书坑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 军事修筑长城,反击匈奴;兴修灵渠,开发南疆 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4.秦朝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十、秦末农民大起义

1.秦的暴政表现: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刑法严酷、二世更加残暴 2.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 地点:大泽乡 领导人:陈胜、吴广 政权名称:张楚(陈)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果:失败 历史地位:是中国历史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秦的灭亡 时间:公元前207 灭亡标志:刘邦攻占咸阳 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战役:项羽的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

4.楚汉之争 双方:刘邦和项羽 结果: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性质: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5.典故: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霸王别姬 十一、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之为“文景之治”

十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颁布“推恩令”(主父偃的建议)2.经济: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专卖;3.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4.文化: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5.军事反击匈奴;6.外交:派张赛出使西域。 意义: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十三、东汉的兴亡

1. 东汉的建立 建立时间:25 建立者:光武帝刘秀 城:洛阳

2. 光武中兴: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3.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4. 黄巾起义 时间:184 领导人:张角 特点:有组织、有准备、以宗教为手段 结果:失败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十四、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 1. 西域的概念 广义: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狭义:今新疆 2.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第一次时间:公元前138

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时间:公元前119 目的:联络乌孙夹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因为是中原王朝与西域的第一次往来所以称之为“凿空” 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为西域都护的设置奠定了基础;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

“丝绸之路” 路线图:长安---河西走廊---阳关或玉门关---西

域(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意义: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

西域都护 时间:公元前60 职能:总管西域事务 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罗马) 十五、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科技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书写材料的变化:甲骨---金石---简帛--- 西汉时期发明了纸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东汉宦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71f0f5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