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诗书画三绝的清代文坛怪杰

时间:2023-05-10 09:03: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郑板桥:诗书画三绝的清代文坛怪杰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清代箸名的书画家、诗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他的诗歌、书画皆享有很高的声望,被人称为三绝

郑板桥的父亲郑之本,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当郑板桥出生时,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在郑板桥3岁时,他的生母汪氏就离开了人世。他的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素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因此,郑板桥自幼就和下层劳动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郑板桥资质聪慧,3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大约在20岁左右就考取了秀才。

青年时期的郑板桥文思敏捷,别人来求对联都是随说随写,立马而成,且分文不取,所以名气越来越大。有一天,兴化城里东寺的一个和尚死了,和尚的亲戚想请人写挽联送去。这个和尚生前平平常常,没有什么可谈的,请了几个人,都难以下笔。后来有人介绍来请郑板桥。那人进门后,对板桥说:

烦大郎写副挽联。板桥接过白纸,平铺在大桌上,磨好墨,提笔问道:

写什么内容?

那人答道:东寺里死个和尚,我和他有点亲……”还未说完,只见板桥已写了上联:东寺死个和尚六个大字。

那人着急地说:大郎,这是我说的话,怎么能写上挽联?


板桥笑哈哈地说:你这句话就是很好的上联。别着急,下联我已经想好了。

说着,刷刷写了六个大字:西天添一如来 那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声夸道:好!好!好!

郑板多才多艺,在诗书画三方面都有极深的造诣,他的诗文、书法和绘画时人称之为三绝。他善于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体貌疏朗、风格劲健的兰、竹最为著称。他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板桥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板桥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板桥画兰,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兰之烂漫天性。板桥画石,骨法用笔,先勾出石的外貌轮廓,有时配以兰竹,极为协调统一。

郑板桥的画给当时清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广大知识分子,劳动人民视为珍宝,不惜重金争购,广为流传。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于是,郑板桥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只见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行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7240c64eb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