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塞下曲第三首【塞下曲的三首古诗的解释-】

时间:2022-09-21 08:13: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塞下曲第三首【塞下曲的三首古诗的解释?

塞下曲塞下曲 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

1






,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

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 《塞下曲》 卢纶



2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注释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7cc570113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