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作业 2012年11月 姓名:吴江 学号:20101000243 班级:052106 《大清留美幼童》观后感 在观看本片之前,或者说在对近代中国对外派出留学生这段历史有所了解之前,都觉得清王朝与派出留学生这件事完全不可能有任何关系,这也正是我对晚清政府一贯的看法,腐朽落后,骄傲自大完全与外界隔绝。片中讲述的1872-1881年那段历史也正从侧面反映了王朝末日,万象丛生,是向外邦学习思想萌芽的开始,然而腐朽的思想仍没有散去的迹象,两者剧烈摩擦碰撞,让这段历史颇有意思。第一批留美幼童终究是踏上了去往异邦的路,终于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事情的开端要从其发起人,容闳、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开始说起。容闳自不必说,其为第一个在美国一流大学毕业的人,他饱受西方文明影响,真实感受了西方文明的自由、民主、科技的益处,自然知道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到西方学习意味着什么。我想,他定然知道派遣留学生这件事一定会成功。但前提是清政府同意派遣所谓大国之人到所谓蛮夷之地学习。 李鸿章与曾国藩都是清末朝廷的重臣,留学计划能否成行,关键在这两位大臣的态度。然而这两位大臣的想法有是怎样的呢?其实曾国藩早已洞察了大清闭关锁国带来的深重危机,从一幅名为“侍文正公看地球图”中可以看出这位封建王朝的大臣拥有世界眼光的良苦用心。李鸿章在历史上是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人们更多的看到了李鸿章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签下了近代中国的多个不平等条约。在我看来,太平天国运动虽被现代历史课本看做人民反抗的正面运动,其实为愚昧的农民暴动,对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对其的镇压实数利国利民之事;晚清能代表清政府与外国和谈,能够有资格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只有李鸿章一人,李鸿章的所为正反映了他对历史负责,为担大义甘受辱骂的磅礴大气。人们很少看到李鸿章是开明派,他积极投身于洋务运动中,创办新式海军。日本人对他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明锐的手腕。当然我对李鸿章的了解还是非常少,不能有真正客观的评价,我希望能够在以后能够查阅更多的资料,能够更深入了解这个人物。总之,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在李鸿章的一手操办下,大清派遣留美幼童计划终于成行。 同治年间,在陈腐封闭的满蒙大院中出现了一些有识之士,他们清醒的看到,近代史作业 2012年11月 目前中国的局势是譬如渡河,人操舟而我结筏,譬如骑马,人跨骏而我骑驴。开明之士是少数,大多数任然是固守旧思想,顽固的抱住自居大国这棵中空的老干。相对来说,中国开明的开端并不比日本晚几年。日本开明之后,全国上下一心求发展,竭力向西方文明社会学习。大清开明之后,慈禧曾讲过,其有西学之心,但违背祖宗的事她是断不可做的。于是,从琉球事件,到中日甲午海战,日本迅速崛起,超过了清王朝并将清王朝压在身下。两国都寻求改变,但不同的是一国背着沉重的担子,一国习惯了学习,轻车熟路。派遣学生留洋一事,受到众多人指责阻挠。这其中有许多我还是不能理解,也有许多可笑之处。为何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能够不同于顽固派,能够洞察历史发展大势,拥有灵活的长远的眼光?这正是要思考的,思考明白了,能获得在天下事瞬息万变的当代的敏锐的,长远的眼光。 留美幼童踏上美国的土地,很快就适应了那里的生活,逐渐被西方自由,文明的气息所吸引并迅速的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他们能够在中学和大学中获得最优异的成绩,让当地的学生黯然失色。他们是学校中最有才华的一群学生,他们在书法、文字、体育方面都表现出色。这说明什么,清王朝与西方诸国相比起来并不输在国民而是输在腐朽的思想惯性,输在顽固的不肯变革,输在自欺欺人的以大国自居,这种道理放在任何时期都是准确的。 1881年留美幼童求学中途被召回,他们踏上上海港的那一刻就开始承受整个社会的歧视和指责,留美幼童的前途暗淡。后来他们活跃在电报、矿业、铁路、军政等各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以后来者的身份来看,留美计划成果可喜。有意思的是,中国留学外国风气大开是自中日甲午战败之后。留学风气是被战败的那种暴力似的力量砸开的。看来1872年至1881年那次出洋留学活动只是对封建腐朽思想的一次小小的穿凿而已。正如前面所说的,我将这次出洋留学活动看作是晚晴腐朽思想统治与开明思想萌芽的一次碰撞。最后看来,能够撬开腐朽的只能是暴力,以及暴力引起的自知,那次留学所引起的改变甚为微小。 封建清政府的倒台、新社会的发展等历史大势都不可能以一次留洋活动而产生变化。但这次留洋活动带给了中国外来的思想、技术,给中国带来了所需人才,带来了民国第一位总理,带来了中国人第一条自行建造的铁路,更是无形中影响了中国人对外面世界的看法,这些无不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中国的历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7ce3e48be1e650e52ea99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