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不法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电子化方式发送虚假信息,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转账或骗取支付信息进而盗转受害人资金的行为。 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 (一)手法频繁更新且新旧模式并存 从诈骗手法来看,新型作案手段层出不穷。这些新手段,如利用微信语音诱骗他人转账,再如以办理交通缴罚为由张贴虚假二维码等;与此同时,一些公众熟知的常见诈骗手法并未绝迹,诸如冒充银行客服发送所谓积分兑换、密码器升级等虚假短信,诱使受害人登录钓鱼网站等事件仍屡见不鲜。 (二)由“广泛撒网”向“精准打击”演化 从诈骗对象的数量来看,以群发短信等方式实施“广泛撒网”式的行骗手段正逐渐向“一对一”定向式诈骗演化。另一方面,由于此类诈骗方式通常具有一定程度的非典型性,除非造成严重后果,否则不易被新闻媒体获知和报道,因此不会被广泛传播,受害人难于识别和防范。 (三)应用信息技术升级作案手法 从借助的工具来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逐年呈现显著的高科技化趋势。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与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愈加紧密,一些闻所未闻的高科技设备屡被创造和利用,为不法分子诈骗活动提供了完美的伪装。 (四)利用社会热点包装虚假谎言 从不法分子捏造的诈骗事由来看,紧扣社会热点、利用监管新规编造诈骗话术是络诈骗的又一突出特征。不法分子借助新政出台后被媒体广泛宣传之机,从银行需第一时间落实执行这一点切入实施诈骗,手段隐蔽,仿真度高。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一)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金融消费者把好信息保护的第一道关口,从源头杜绝隐私外泄,这对于避免财产损失至关重要。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职务等重要信息;不将身份证照片或号码保存在手机中等。 (二)加强账户安全管理 提高银行账户安全性,给自己的账户上好“锁”,是风险防范的关键一环。 (三)提高金融安全意识 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是金融消费者防骗避损的核心应对之策。特别是络诈骗的受害人群更加广泛,逐渐从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群体向中青年、高学历、高收入人士蔓延,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已成为每一位金融消费者的必修课。 (四)培养良好支付习惯 养成良好支付习惯,把控住对外转账汇款的最后一道关口,接到熟人通过短信、微信、微博、QQ、邮件、语音等形式发送的转账请求,或询问银行卡、网银密码等重要信息时,要通过电话核实确认;陌生人或长期失联的“熟人”要求汇款时,须保持谨慎多方求证;具有移动支付习惯的消费者应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支付产品,并下载安装正版应用软件等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7d2ddc233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