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心田,经典伴我行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时间:2022-08-31 03:10: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书香润心田,经典伴我行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当年所学专业是中文,这就注定了自己无论是就个人情趣而言,还是工作性质所需,都离不开书。书香润心田,经典伴我行,一直是我日常的写照。

读书时,我喜欢围绕一个中心点去阅读,我平时接触最多的是语文课本,于是,这些经典作品就成为我的中心点。但仅读这些显然是不够的,这个量毕竟太少,而且它的阅读指向更多的是中学生,教师虽有教参做拐杖,那也不过是一家之言,难免局限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欣赏,所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总是先把与课文相关的名人名家作品选一部分阅读,比如我要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雪》,必定找来鲁迅的《朝花夕拾》《野草》等进行阅读,甚而扩展到《呐喊》《彷徨》和鲁迅的一些杂文集;如果讲朱自清的《背影》一定要读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朱自清散文集》如果讲的是《论语》,还要读更多的关于《论语》的相关解读文章,以便对课文内容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和新的体会。这样,备课丰富了,讲起课来也可左右逢源浮想联翩。记得我教过的学生就说我讲课灵活不可捉摸,其实所谓灵活不过是多读了几本书多见识了几家之言而已。有时遇到学生提一些文本以外的问题,解决起来也能得心应手,不需临时抱佛脚。

其次,我还喜欢阅读境界高的作品。境界高并不是说书有多么高深难懂,而是指所读书要有益心智健康。所以凡是有争议的作品及人品,即使再红,我也一般不倡导学生阅读,当然我自己更不会去浪费时间。我记得初二课本中曾选过一篇当代文化界名人余某某的文章。


余是在电视上频繁露脸的人物,现在不认识他的人恐怕已经少见,作品自然也是香饽饽,引人注目不说销量也位居前列。但由于我读过一些对余的作品及人品有激烈争议的文章,有些评论者甚至是文化界的老前辈和权威,我虽不迷信权威但也觉得他们说的符合常情,所以我宁可去读看似平淡的《傅雷家书》,或者不怎么引人注意的《儒林外史》等,也绝不降低要求而随大流。这些作品,虽然辞藻朴实、语气平和,但若读罢全书,你就会发现,实在是经典不厌百回读,它们不仅教会青少年怎样做人,而且也教会父母如何育儿,更是文学研究者的必备。这些经典高屋建瓴,既如涓涓溪流润人肺腑,又似深邃的大海激荡人心。这样的书籍才堪称人类心灵的鸡汤。那些看起来红极一时的东西,虽也有短暂的繁华,不一定能经得住时间长河的大浪淘沙。占据我们心灵的应该仍然是千百年来依然散发着芬芳的经典!

再次,我也喜欢无意阅读。无意阅读因其无目的恰似不系之舟,我们的心灵会更加平和愉悦。有的朋友也许会说,这样的读书岂不是浪费时间,有什么值得推崇呢?在我看来恰好相反。记得有一次,我在很不起眼的一篇文章中读到一个关于孔子与其学生的小故事:有一天,孔子和子路走到一座深山老林前,孔子口渴难耐,就让子路去打些水来解渴。子路刚到溪边,一只老虎竟然尾随而至,子路情急之下抓住老虎的尾巴便打,几个回合后,终于把老虎赶跑了。于是子路心生怨恨,认为老师有意害他,于是怀揣了几块石头,准备干掉老师。子路回到老师那里后一边让孔子喝水一边问了几个问题:第一,上等人怎么打老虎?中等人怎么打老虎?下等人怎么打老虎?孔子的回


答是:上等人打老虎的头,中等人打老虎的腹部,下等人打老虎的尾巴。这样的回答让子路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的手几乎已经拿起了石头,但还是又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上等人怎么杀人?中等人怎么杀人?下等人怎么杀人?孔子回答说:上等人用笔杀人,中等人用刀枪杀人,下等人用石头杀人。子路终归是圣人的学生,听了这话趁孔子不注意悄悄把石头扔掉了,大圣人也终于躲过了一劫。这样的故事,《论语》里自然是不会有的,是否真实也无从考察,但无论谁读了都会忍俊不禁,而且这个故事颇耐人寻味。没想到的是,这样的故事竟然被我在课堂上派上了用场。一次,有几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对老师颇有不恭,我就用这个小故事教育他们,学生在一笑之余,竟也收回了走私的心,师生间的紧张气氛顿消。类似这样的故事很多,像《世说新语》中所载大多如此。闲暇之余一读,既可玩味,也能赏心。

当然,好书不厌几番读,对自己喜欢的书,或者不甚熟悉但又常听的经典,还有已经了解但仍然觉得常读常新的著作,我总是喜欢多读几遍。像《红楼》《三国》《水浒》《简爱》《飘》《论语》《唐诗三百首》《宋词》等我读过至少三遍以上。这样的过程不仅是一种精神享受之旅,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还可 “温故而知新”。

读书对于我,虽没读出黄金屋,也没读出千钟粟,但我精神领域里的黄金屋却也有了几座,心灵世界的千种粟也是五谷飘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82b80fa2f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