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爱情故事》是一部让人感到失望的影片! 题记:影像对一个人的负面影响往往超越语音的伤害,因此一部低俗的电影对个体的影响程度之深,对社会的影响范围之广就不言而喻了。 无意中看了电影《北京爱情故事》,看了三次叫停了三次,后来出于对电影主题的质疑、较真和探究,试图努力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以寻求电影本身给社会群体带来的正面影响,我再次播放了这部电影,完整而细心的观看了影片的全部内容。 这部电影虽然表达了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物对于爱情的态度与期许,但反复思考之后,仍然觉得有一点感受还是占据了上风,那就是我们总隐约感到导演只不过利用了自己的职业特权,放纵了自己,展示和宣泄了自己的低级趣味罢了! 在电影的开篇以及后来很长的篇幅中,导演十分乐意炫耀那些低级的情趣和下流的语言,仿佛以此达到精神的愉悦!而且这种炫耀浪费了导演浓重的笔墨和演员太长的时间。不免微词。 很多人以为,演员在表演方面越贴近生活,越像、越真实就越好,但是,我却觉得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艺术表现需要贴近生活,但艺术表现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适可而止。因为艺术本身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他同时还承担着服务社会、引领方向、传承文明、推动进步的责任。社会生活的个体中,有人会为所欲为,而文化本身是不可以为所欲为的。需要有度,需要讲求分寸。否则你根本不是艺术,而是一个展示腐臭的垃圾桶,过往的人们势必会绕着你走开。没有人愿意用腐蚀灵魂的代价去专门参观酒吧 。电影中几个人的生活还不能代表社会的群像 ,也不能代表北京,当然也代表不了中国,或许只能代表导演自己的经历。那么回过头看电影的名字,影片内容或许是对北京的一种污辱,觉得可惜,不愿接受。 可以说这部电影围绕婚姻、爱情两个词汇展示了当今社会人思想变异、堕落、下流的群像,值得赞美和欣赏的东西笔墨很少,精神的污染力极强。让人很难从其中脱离,根本不是励志的、积极的、向上的东西。它挑战了年轻人控制自我的能力,也诱惑了很多成年人。同时也使许多尚未成年的学生家长对这种影片痛恨、惧怕、恐怖,并感到无能,心生担忧。为人父母者无法挑战社会的较量,对教育孩子失去了信心,看完之后精神受到重创而觉得浑身无力,甚至抑郁。 影片中的女人,什么危险的地方、什么危险的男人都去接触,随便同居、随便做爱、随便怀孕,不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要丝毫的尊严,想怎么发泄性欲就怎么发泄,把人们强行拉入了歧途。精神的堕落使得人间正道不见踪影,难以回归。闪婚、闪孕、闪居、闪脱、闪堕,特别是刘嘉玲出场的一幕,一场荷尔蒙滚着火药味的“骚暴”偷欢,将低级趣味演绎到了极点。必须要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吗?人们不妨质疑这部作品的创作目的。 至于最近媒体上公布的《北爱》的高票房率,我以为这只能代表人们的一种好奇心,一种对北京文化的憧憬和期待,结果并不一定是人们所要的。情人节男人带女人看这样的影片,到底是一种馈赠还是对女人的策反,女人自己心里应该更加明了! 《北京爱情故事》到底要展示什么?能激发观众的良性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8948b6352d380eb63946d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