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时间:2022-05-29 07:50: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 ?古诗十九?〕、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长恨歌?〕、乐府诗〔标 题有的加上“歌〞 “行〞 “引〞 “曲〞 “吟〞 “弄〞等名称,?琵琶行? 等形式.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开展轨迹:?诗经?—楚辞—汉 -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 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 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 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③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 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 定位.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 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 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 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 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 那么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绝句〔又叫截旬〕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旬数上.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 .律诗共八,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 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 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旬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拟自由,形式有五 言、七言、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 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 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 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⑤题目•词牌

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表达,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 .?念奴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 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 分成两段的词上段称为“上阙〞〔或“上片〞〕,下段称为“下阙〞〔或“下 片〞〕〔“阙〞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三、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 由于不满现


,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 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 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 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说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 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 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四、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和文学运动

1 .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 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 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 .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 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颍等.

3 .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 满豪情壮志,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 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周亭怀古?.

4 .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 的感情婉转缠,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 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涛 照、姜夔等.

5 .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 为事而作〞,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故称新乐府.白居易所作五十首, 颇多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在当时较有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 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8b9eaddd9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