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翻译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 作者:王明洪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9年第08期 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获得者、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如今已是98岁的高龄,但思维依然敏捷,且十分健谈。许老从事文学翻译工作六十余年,其译作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等中外名著。在他的名片上,赫然印有“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的字样,有人说他“狂”,但许老认为:“我是狂,但我狂而不妄,句句是实话。是120本就是120本,我绝不说成200本。”许老的高寿,和他对翻译工作的热爱及经常用脑、豁达乐观等有着很大的关系。 翻译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许老就把《诗经》中的305篇、《唐诗》150首、《宋词》150首等译成格律体的英诗,又把《唐诗》《宋词》各100首译成押韵的法文。如今,他仍然要求自己每天要译1000字左右。“翻译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就像空气和水不能离开。”许老说。许老在翻译理论上颇有建树。1988年,他和语言学家吕叔湘合作出版《中诗英译比录》一书。吕叔湘此前曾出版过这本书,他主张以散文译诗。但许老认为,如果把诗歌译成散文体,原诗的风格就没有了,“还会流弊丛生”。他把自己的想法和“三美”(即音美、意美、形美)主张告诉了吕叔湘,“吕先生接受了我的意见,他约我重新合编《中诗英译比录》,原先这本书只收录外国人翻译的中国诗歌,后来把我的译作也收了进去。”许老在很多文章中谈到译诗的甘苦和体会,如陶潜的名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意为诗人虽然身处喧闹的环境,但内心始终保持宁静,有译者按字面译成“心在远方,地上就没有车马喧闹的声音”。许老认为:诗中之所以强调“心远”,实际上是强调“心高意远”,一旦如此,哪怕在车马喧闹的地方,也会和偏僻的地方一样宁静。只有这样,才能更贴近原诗的神韵。 从夜里偷几个钟点 有一句话用在许老身上毫不为过,那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翻译到老”。许老译诗,既工整押韵,又讲究意境,并以“三知”作为翻译的标准:“知之是低标准,看译文能不能使读者理解;好之是中标准,看译文能不能使读者喜欢;乐之是高标准,看译文能不能使读者愉快。”为达到这一要求,他经常为一词一句绞尽脑汁。有时灵感突至,哪怕在睡梦中,也会起床记下梦中所得的佳句。许老对自己的工作十分自信:“《诗经》翻译成法文,一定得我翻。而且我不翻不行,也没有事。我翻译乐趣很大,一般人享受不到的。”获“北极光”盛誉后,93岁的许老再次立下誓言:“我要把莎士比亚全集译完!”然而,要翻译莎翁全集谈何容易,莎翁一生创作了37部剧本(另一说38部)和3部诗歌,共计40部作品,不仅数量大,而且使用的英语过于古典,读起来很费劲,且双关语多,这对译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但许老自有他的路数——化整为零。“我不去管它到底是37部还是38部,我就一部接一部译,一直译下去”。每一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8c73d0f87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