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视角下的供给侧改革

时间:2022-04-11 21:22: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视角下的供给侧改革

学号201430710020 姓名:陈丹苹 专业:金融学(全英班) 要:我国为了刺激经济快速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曾多次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近年来需求侧的政策似乎出现疲弱状态,经济增速出现降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来调整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完善,从而刺激经济的新一轮增长。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供给侧改革这一举措与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说明供给侧改革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性。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经济增长

一、供给侧改革的提出背景和措施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GDP逐年增长,GDP增速也十分可观。但近几年来,GDP增速似乎有所回落。追究其背后原因,不难发现是政府一直推行的宽松型货币政策出现“钝化”现象,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成效越来越弱。货币政策的疲弱导致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力量不足,无法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因此许多经济学家提出,经济增长的减缓,也许并不是需求没有得到有效刺激。恰恰相反,消费者的需求是趋近于饱满的,但是供给侧的三驾马车(劳动、资本和技术)并没有有效地跟上。长期以来,供给侧基本被忽视,钢铁等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严重,结构性的有效供给却不足,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和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在这样一个经济背景下,供给侧改革被提出来,用以解决当前经济增长速度降低,需求侧的政策疲弱这一问题。

201511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

[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年11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五《规

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供给侧改革,“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2]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次日的APEC峰会上表示:“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3]


供给侧改革涉及的范围较广,但基本围绕着一个核心:提高生产率,增强竞争力。在这个核心的基础上, 供给侧改革的措施可归纳为“三去”,“一降”和“一补”。“三去”是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一降”是指降成本,“一补”则是补短板。[4]

二、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角度分析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反映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一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理念和部署,必须从我国现在的社会存在出发,即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来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而需求侧的政策已逐渐失去效力,表明原有的经济政策已不能完全跟上经济发展变化的节奏。因此政府需要转换宏观调控政策的思路,从供给方面入手,解决供给侧现存的问题,让供给能够跟上需求的步伐。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也验证了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改革的重要作用主要集中表现在:它是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其中社会基本矛盾已累积到一定程度但又尚未发展到激化社会革命的地步,这时候就需要依靠改革的途径或手段,来改变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实行供给侧改革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是对不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不与经济基础完全适应的上层建筑的适当调整,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比如,去产能和去库存,即解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通过一系列住房保障措施降低房地产库存,是对生产关系中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关系的调整;补短板,即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2016425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补齐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三农短板,就是对相关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即上层建筑的调整,这意味着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基本文化需求有望实现从行政性“维护”到法律“保障”的跨越;公共文化服务有望实现从可多可少、可急可缓的随机状态到标准化、均等化、专业化发展的跨越。[5]


当然,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也不过一年时间,是否真正可行且有效还需要时间和经济数据的而检验。但是从理论上来看,供给侧改革还是基本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的,是一项理论上能够改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的改革。在这场改革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以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这是另外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了。

参考资料:

[1] 习近平: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1/27/c_128673404.htm

[2] 供给侧”“需求侧”如何两端发力?总理这样说!. 中央政府网http://www. gov.cn/xinwen/2015-12/04/content_5020091.htm

[3] 习近平APEC演讲: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网易财经http://money. 163. com/15/1119/07/B8P2OGIT00254TI5.html

[4] 吴敬琏. 政府应通过财政赤字增加需求. 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 zl/china/2016-03-24/zl-ifxqswxn6338727.shtml

[5] 周玮,史竞男. 维护和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聚焦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七两点.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4-25//c_118729184.htm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95ad0d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