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韩玲玲 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0年第04期 小学生因为字词基础知识的积累相对较少,对古诗的理解上存在困难,加上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所以小学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为提升古诗教学质量,让更多的小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语文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年龄尚小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游戏的代入,调动起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课前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前阶段引入游戏,即教师要提前根据故事的内容,设立情境,通过游戏将学生带入到古诗中来,让学生走进古诗、习得知识。课前游戏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古诗兴趣;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让学生沉于玩而忘了学。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提前设计,合理布局,尽可能周到的做好课前预设, 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学习古诗《回乡偶书》中,教师在课堂引入环节,可以戴上胡子,弯着腰,装成一位老者,后面再用当地方言为学生朗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时,学生就很容易进入到课文中,体会作者写这首诗时已经是一位老人,虽然离家多年,还是说着一口家乡话。通过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感觉比较新奇,吸引住学生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很难体会到故事意境优美、思想深邃的特点,加上语言习惯不同,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常常停留在字词解释和背诵阶段,很难达到核心素养的要求。合理地把游戏带入教学,能够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参与度,激发学习热情,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 课堂穿插,有助掌握内容 通常老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习惯性的先从字词来对古诗“扫雷”,清除生字生词后,再将古诗翻译成白话文,让学生通过白话文去明白古诗的内容。这种方法虽然便于教学,但是却破坏了古诗的审美。中国古诗讲究的一字值千金、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特点,都很难通过字词的直接翻译来体现。 中国古诗讲究诗中有画。在小学语文课文古诗单元,编者都会贴心地为古诗配上一幅画,教师可以在这幅画上做文章,穿插小游戏让古诗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例如,在三年级古诗《望天门山》的教学时,笔者用PPT课件设计了一个“找找看”的小游戏。将这首诗中的“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9ef2374c5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