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大学 1.南开大学 在综合大学中,提到日语,就不能不提南开大学。作为综合性重点大学南开,日语专业的办学水平是全国一流的。在日本语能力测试的辅导用书中,我们看到最多的都是南开大学出版社的书籍,他们所编纂的辅导用书质量高,重点突出。”南开大学日本语言文学系拥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其研究生培养方向主要分为:日本语学方向、日本文学方向、何日本文化方向。具体来说,日本语学主要涉及日语词汇学、日中语言文化比较研究等领域;日本文学主要研究日本古典文学、日中文学比较等;日本文化方面主要进行日本文化研究、日中文化比较研究等领域的探讨。 南开大学还另设有日本研究院。本院属于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对日本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实体学术机构。现有教授7人,且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10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政治史(博士学位授予权)、日本经济史(博士学位授予权)、日本近代外交史(中日关系史,博士学位授予权)、日本社会史(家族制度史,博士学位授予权)、日本文化史(洋学史)、日本经济(硕士、博士授予权)、日本政治。 招生方向: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世界史日本史方向、国际政治日本政治方向、世界经济日本经济方向; 外国语学院:日本语学、日本文学、日本文化专业。 2.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日语研究生招生分为两个机构接收:专业日语和公共日语。也就是说,专业日语由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招生;公共日语由公共外语学院招生;但两大专业的毕业生都属于语言及应用语言学的硕士研究生。吉大日语的毕业生去向广泛,现主要集中在大企业或者ZF外交部门,以及高校科研机构和出版社等岗位。 研究方向:日本语学、日本文学、日本文化。 3.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为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其外国语学院日文系现有教师15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在武大日文系学习,要求我们同时具备日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但是由于武汉大学学科相对综合,因此报考武大日文系的竞争不是很激烈,适合成绩中上的考生为之努力。 研究方向:日本语言学方向、日本文学方向、翻译学方向。 师范类大学 1.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实力雄厚,连续在2002~2004年日语专业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一,为东北地区为数不多的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拥有一批优秀的教育骨干,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3名。研究生教育期间,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查阅资料、分析利用资料的能力,并在研究生课堂开展讨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专门研究日本的综合科研机构之一。拥有世界经济、国际政治、世界史、日语语言文学四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此外,主办的《日本学论谈》在国内日语界颇具影响。毕业生多就职于国家科研单位、大学、国家外事机构、外贸机构等,师大日语系的就业率每年都居学校整体就业率的前列。 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日语教学论; 日本研究所:世界经济,包括日本经济政策论和日本企业制度及经营学;国际政治,包括近现代日本政治与外交;日语语言文学,包括日本近代文学、日本社会文化;世界史,包括日本近现代史、中日关系史、日本思想史。 2. 首都师范大学 首师大日语系前身为北京外国语学校日语教研室,以日本语语言文学教育为主,重视日语语言基础技能同时兼顾日语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特别擅长培养日语口译、笔译人才。生源原来主要是北京市,现已对外招生,毕业生就业率为100%.现有专业教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获得博士学位的4人。首师大教育特色是使学生在扎实的日语语言文化基础上,兼备当今社会人才市场需要,掌握日语外事、翻译、新闻、出版、经贸、教育、科研、旅游、艺术、体育、高级文秘等各方面的需求。 专业方向: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日本社会文化;中日语言文化比较;翻译理论与实践。 3. 辽宁师范大学 辽师日语系现设有师范(日语)与国际贸易(日语)两个专业。辽师大日语系为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9人。其中,学科教学论(日本语教育)、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本语学)、日本语言文学等几个方向招收和培养研究生长达20年。毕业生现绝大多数已成为教学骨干,在大专院校中成为教学、科研带头人及院校领导。 专业方向: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日语教育);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日本语学、日本文学、日本文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日语语言文化。 外语类高校 1.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外最具特色的是,全国首家日本学研究中心坐落在那里。该中心是由中日双方代表中国教育部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联合创办,拥有大批中日比较研究和专门从事日语学研究的专家及教授。有着丰富的图书资源,涵盖了日本文化、日本文学、日本社会、日语语言学、日本语教育及日本经济等诸多方面,为广大日本学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及科研资源,特别是研究生期间的资料查阅、文献搜索都非常方便,其他学校的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师生都会想办法更好地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此外,北外的日语系是全国屈指可数的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教师21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8名。研究生教育重点培养从事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教学和科研人才,毕业生活跃在我国外交、外贸、新闻以及各大企业等各行业。 开设专业及方向: 日语系: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日本社会文化、翻译; 日研中心:日语语言学、日本语教育、日本文学、日本社会文化、日本社会经济。 2.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外学科设置完备,语种齐全,同时拥有贯穿专科、本科、研究生、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留学生等各级各类教学体系和科研院所,拥有外语语种16种,同时配有与外语相关的专业15种。同时学校还设有多种奖学金助学金,人性化管理,针对外语类大学学费昂贵的弊端,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实践机会,并同时减轻了学生的生活负担。其日语系现更名为“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0人。现任院长许慈惠教授专攻日语语言学研究,在词汇语法领域颇有建树。日语系的学生在求学阶段不但要掌握日语语言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了解日本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并在日语技能方面要求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融会贯通。另外,学院的一大特色便是设有两个全国独一无二的专业:复合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日语),双语专业——日语专业(副修英语)。硕士课程有日语语法、日本文学、词汇和经贸日语四个研究方向。并且该院日语语言文学硕士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唯一的大学日语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培训基地。毕业生分别在我国经济、外交、科技和教育等领域发光发热,由于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很有竞争力。 3. 大连外国语学院 大连外国语学院前身是大连日语专科学校,在大连学日语,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大外日语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的日语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数量均为全国各高校日语专业之最。现有专任教师13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43人。日语学院下设“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日本诗歌研究中心”、“日本文学研究所”、“中日比较语言文化研究所”、“日本语教育研究所”、“日本语应用语言研究所”六个科研机构。大外日语最大的特色就是联合办学代培计划。不单从日语专业基础知识结构出发,还发展了包括语言学、文化、计算机、国贸、导游、法学、管理等与语言相关的多种专业。其中法学与吉林大学合办,管理学与大连理工合办,毕业生可在扎实掌握日语基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还能获得相关具体专业的毕业证学位证。 研究方向: 日本文学——文史学、作家及作品研究、文体研究等; 日本语言——语言学、修辞学、教学法等; 日本文化——文化专题研究、中日比较文化等。 理工类院校 1. 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日语专业在国内科技日语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于2001年批准建立硕士学位点,现有在校硕士生24人。本学科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5名。其中郭殿福教授专攻科技日语翻译理论,首次提出科技翻译的“信达雅”标准,所编纂的《科技日语翻译》教材填补了我国科技日语翻译课教材的空白。作为理工科院校,日语系所开设课程相当全面,覆盖了日本文学选读、国语学、翻译学、比较文化学等课程,并且较有特色的是开设了多门学位选修课,特聘专家作专题研究,涵盖日语句法学、比较文化学、日语词汇学、日语实践、日语高级写作、中日交流史、日语翻译实践、日语篇章法、应用语言学、日语音声音韵学等,如此全面的课程设置在全国其他类院校实属少有。由于学校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毕业生在就业中很有竞争力。 招生方向:翻译学、日本文学、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化。 个人建议在报考研究生考试前要全方位的了解你所要报考的专业还有最重要的择校问题,对于跨考的同学来说,报考学校的信息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找专业的辅导机构来帮助你完成考前的信息搜集,备考的复习计划,以及考后的复试准备等,如果需要调剂这些机构也可以帮你了解到最全的信息,个人觉得北京爱!考不错 2.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日语专业可谓教学与科研并举,以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与翻译的教学和研究为主体,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已正式发表并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著作、译著、译文等。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此外,以日语语言学和日本文学为主体,适时开设外经贸等于社会发展密写相关的选修课。毕业生就业形势近年处向供不应求的状况,大多就职于ZF机关、教育机构、商贸公司、外资企业和旅游部门等。 专业方向: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与翻译、日语语言学与日语教学等。 3.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大日语系现有专任教师16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8名,拥有博士学位的5名。主要研究领域为日语语言学研究、中日语言学比较研究、日本文学研究、中日比较文学研究、日语教学与研究等。拥有日语语言文学硕士授予权。该专业充分利用地处上海的有利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 、 所属:沪江考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9f372080b4c2e3f562763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