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夏津实验中学 序号: 日期: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王荣芬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课题 7土地的誓言 第一课时 使用年级 七年级 时间 地点 夏津县实验中学 流程 具体内容 内容补充 学1、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标习2、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目3、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重学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精彩的段落和语句。 点习 2、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 准课备前 多媒体课件 知阅读有关东北作家群的作品:萧红的《呼兰河传》端木蕻良长篇 接识 链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江南风景》,短篇小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等 1.一读,积累文学常识,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作课者的抒情脉络 前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预习2.二读,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做到不回读、不添字、不落字。 3.三读,画出不理解的句子。 4.与作者对话。谈读了文章的收获 2、了解作者:端木蕻良(1912-1996),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 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创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听读课文 课堂1.注意听准字音,认清字形,积累词语。 过2.注意朗读时的语气重音,感受作者情感。 关 3.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4.注音 端木蕻良 嗥鸣 谰语 碾子 怪诞 亘古 默契 田垄 蚱蜢 山涧 斑斓 碾子 丰饶 污秽 炽痛 胸膛 喷涌 泛滥 白桦林 丰饶 污秽 炽痛 胸膛 喷涌 泛滥 思钟)听朗读课文,思考: 这是一片_____的土地。 合作(美丽丰饶、让人眷恋和魂牵梦绕) 探究整体感知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是指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2、在作者的记忆中,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作者发出了怎样的 誓言? 在作者的记忆中这是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东北那片土地。作者在文末发出了誓言:“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4、文尾作者的誓言“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这个誓言表达了作者愿意为美丽的东北故乡的解放而坚决奋斗的信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决心,体现出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知概括第一自然段内容: 识梳 理概括第二自然段内容: 一、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1、炽痛( )(A.zhì B.chì)2、嗥鸣( )(A.háo B.áo) 3.怪诞( )(A.yá B.dàn)4.默契( )(A.qá B.q检测反ì) 馈 二、下列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喷涌 珠丝马迹 缠绕 红熟B.谰语 班谰 亘古 申吟 C.丰绕 飘扬过海 泛烂 桨液D.镐头 土穰 蚱蜢 原野 一、1.B 2.A 3.B 4.B 二、C 反 思 夏津实验中学 序号: 日期: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王荣芬 审核人: 温慧清 班级: 姓名: 赏析语言 1、第一段中列举了东北特有的物产来表达对家乡的赞美和怀念之情,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 课题 7土地的誓言 第二课时 使用年级 七年级 时间 地点 夏津县实验中学 流程 具体内容 内容补充 学习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目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层体味作者的家园情、故国情。 标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家乡的富饶, 学习1、有感情朗读课文,深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2、揣摩欣赏精彩句、段,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点 准课多媒体课件 备前 知还有的领土没有实际所有权,藏南地区9.3万平方公里,至今被印度占领; 识链南沙群岛,共56个岛礁,中国现在只控制8个,钓鱼岛6.3平方公里,接至今被日本控制。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的?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第一部分选取了“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 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东北特有的物产,来表达对家乡的赞美和怀念之情。所例举的景物有色泽优美、亮丽,种类繁多、丰富的特点。 2、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存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红熟的浆液”表面上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实质上是指作者内心的感情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作者思乡、爱国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自主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 学3、怎么理解“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一词的含义。 习 “泛滥” 是“江河的水溢出,淹没土地”的意思,引申为“思想感情到处扩散”。在句中贬义褒用,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现出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的洪水不可遏止地在四处奔流,一发不可收拾,有着极其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4、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1)大量运用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2)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想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子。 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作者所例举的物产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它们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 2、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却改口说“土地 ,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什么?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合作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探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 究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3、“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或“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 “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作者的欢笑确实 “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因为昔日飘荡、回响在田垄间的欢笑随着“九一八”的到来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这里用“埋葬”比用“飘荡”“回响”,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明确: 知结构相同:先抒情后回忆最后再直接抒情。 识梳内容相同: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绘。 理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所选取的景物不同。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至而我将用我的泪 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检1.此文段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怎样的思想感情? 测反2.文中作者对故乡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馈3.文中描写了故乡哪两个季节的景物风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 的? 1.表现了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2.“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3.描写了春天和秋天的景色。角度:视觉、嗅觉、听觉。 反 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a3161730e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