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鸟飞莺啼有真意 作者:刘继鹏 屠亦群 来源:《初中生(一年级)》2003年第10期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啊,飞鸟互相呼唤招引,回归夕阳辉映的山林,这景象触发的情思和感悟微妙而深广,确实难以用语言表达。拨动陶渊明心弦的,就是那飞鸟的羽翅,真是“鸟飞莺啼系情怀”。 以鸟传情,是古诗词的常用方法之一。所以要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须对作品中所写的鸟类进行具体分析。古诗词中常见的鸟类有大雁、雄鹰、鸳鸯、鹧鸪、子规(杜鹃)、白鹤、燕子、黄鹂、喜鹊、鸥、鹭、白头翁等,这些鸟儿在不同的场景中,显示出作者特定的情感,应仔细揣摩、品味。 大雁是候鸟,秋季南飞,春天北飞,所以常用来表达思乡怀国之情。如“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杜甫),“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孤雁失群,倍觉凄凉,所以仕途失意,贬谪漂泊,兄弟离散,常常写到孤雁。如“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庾信),“新雁南来片影孤,冷云深处宿菰芦”(陆游)。秋时已至,大雁南飞,自然引起人们的沧凉、惆怅乃至忧愁之情,所以常常被作者用来渲染气氛,或表现凄恻别离之恨,或表现悲壮感慨之叹。如:“孤雁不饮啄,飞呜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又如:“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 鹧鸪的叫声很特别,如同“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常常用来表达世路艰难、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愤懑。如“行不得也哥哥,天下到处皆风波”(袁汝璧)“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辛弃疾)。 子规有杜鹃、杜宇、蜀魄、思归、春魂、催耕鸟等别称。传说古代蜀王杜宇失国,流亡四方,死后化鸟,哀啼泣血,声似“不如归去”,故名“子归”。子规泣血点染的春花,叫做杜鹃花。所以,古代诗词中的子规,常常表达思国忆乡怀亲之情。如:“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范仲淹)“今日身在金陵上,始信鹃声能白头。”(方孝孺)诗人在失意之时,往往会产生“不如归去”、回归田园、回归自然之意;在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时,常借子规来表达思念故国、悲伤痛苦之情。子规有时也与春耕、春回大地有关。 燕子也是候鸟,所以也常用来表达思亲怀乡之情。如“花外飞来双燕子,一番飞过一番羞”“燕子不知人意思,檐前故作一双飞”(朱淑贞)。燕子恋旧,筑巢总寻旧处,所以又常被用来写世事变化,发感慨之情。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李益),“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李白)。燕子穿梭,衔泥作巢,是春天到来的象征,“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泥”显示的是欢愉之情,表达的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也可托物言志,借燕子来感叹自身的飘零,还有的借燕子的趋时,来讽刺势利小人。 黄鹂(黄莺)色彩亮丽,鸣声动听,常在诗中表达愉悦之情。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千里莺啼绿映红”“添得黄鹂四五声”等。也有相反的,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金昌绪),“可怜鸣现浣,似欲诉芳菲。珍数移时语,残花入眼稀”(刘敞)表达的是离愁别恨。 鹰则在诗中用以表现远大抱负、豪迈气概;鸳鸯常显示忠贞的爱情,或悲剧的凄苦;白鹤、鸥、鹭常与高尚洒脱、飘逸出世相关,有时也和孤独飘零相关;喜鹊常与喜庆欢乐相联系,也可反衬痛苦……总之,古诗中的鸟类大多是作者内心的外化,此中有真意,待君细辨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a77b6c772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