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巩域的宋文化

时间:2022-09-27 00:17: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完善巩域的宋文化

——写在长篇小说《跃马赵沟岭》被《奔流》连载之际 杨西京 侯发山

任何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民族文化都怀着深深的眷恋和热爱。美已之美,是文化民族性的表现,更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任何一个人,对于脚下生身养魂的这块土地,同样有着美已之美的故乡情怀。这情怀,忍不住让我们拿起笔,去讴歌这方土地时时散发出的母爱温暖——区域历史文化以及这文化播下的恒久文明基因。

我们常常想,古今往来,凡英伟雄杰之士,其诞生之地、崛起之地、陵寝之地,必有其独特的地理风情、人文源远,谓地灵人杰。巩义,正是华夏版图上一块百灵臻集之地。嵩邙,有灵境;河洛,有灵府;嵩邙间那一川沃土,有灵根。百草有灵性,万木有灵光。山有情而灵犀,水有义而灵慧,地有信而灵气。综而言之,巩域大地,有灵魂。这灵魂,数千年来,化为美丽而缥缈的传说,在嵩邙峰崖间流转,在河洛碧波上荡漾,伴随着华夏开天辟地、尧舜生涯;这灵魂,化为激昂而悲壮的名律绝句,潜涌在笔架山,激荡在邙山头,伴着大唐江山的急遽变迁;这灵魂,化为七帝八陵,弥漫着五代十国烽烟,绽放着大宋千古风采,伴随着华夏又一个一统前行的脚步;这灵魂,化为那座依邙望洛的庄园,五百年来,静观河洛汇流奇景,笑看邙山春种秋收,伴随康家留余文化,至今仍传承在中原万千商肆的门匾商册。河洛文化、唐文化、宋文化、康家留余文化,像一条条文明泉源,在这方土地恒久流淌,滋润着这方土地繁茂千古…… 百灵之地,几千年来,演绎着一幕幕令我们自豪,也令我们遗憾的沧桑变幻曲。这里令我们自豪的是,远古的人杰英雄,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都在这里留下他们前行的脚步。而水草丰茂的巩洛之源的平民英雄,则与大象共生共存,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原生文明,催创了河洛文化的萌生;遗憾的是,人杰英雄们在这方土地行走的脚步过于匆匆,没有留下一幅他们定格于时空的身影。自豪的是,铁生沟冶铁遗址所采取的球墨铸铁技术,早于欧洲一千多年;遗憾的是这族火花在历史翻卷的雄风中过早熄灭了。自豪的是,笔架山上,杜甫神笔亦在;北邙山上,诗圣文脉高耸;遗憾的是,诗圣一生漂泊在外,只能发出月是故乡明的哀……太多的自豪,太多的遗憾,随着历史风雨,浇铸在这方百灵之地。

前天、昨天的自豪,令我们在今天的前行中自信、自奋;而那些遗憾,则需今天的我们去挖掘、梳理和完善。于是,我们把挖掘、完善的目光定在巩域的宋文化。

宋文化在巩域有着丰富的现实载体,仅七帝八陵皇陵群,就占地180平方公里,分布在近3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此外,皇陵还附葬有一千余座北宋名勋重臣和众多王子王孙。而当年用于为皇陵群服务的周边村庄,也因其服务职能留下了它们至今仍在沿用的村名,如羽林庄、官庄、和义沟(和泥沟);还有那些今天仍在广泛絮叨着的传说轶闻,如东陵狮子西陵象兔子敲锣雁打鼓等。当我们为这些丰富的载体自豪的时候,心灵中总会掠过淡淡的悲影。这些载体周边,少了一声周武王孟律会师伐纣、万舟催发的雄浑浆声;少了一抹芒砀山刘邦挥剑斩蛇、揭竿而起的壮勇色彩;少了一幅刘秀率军血战昆阳、中兴汉统的英姿勃发图;少了一阵李世民父子太原兴兵、列开兴唐方阵的阳刚曲……

就连八百里锦绣邙岭,在世人眼中也成了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华夏首选墓葬之地。而唐诗人张籍在其诗《北邙行》中,更是刻画了一幅邙岭墓葬图,洛阳北门北邙道,丧车辚辚入秋,开头便是向北邙送葬的进行曲,尔后便是高坟新起白峨峨千金立碑高百尺的完葬图;再是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巢衔上树的清明寒食悼亡图。正因如此,民间曾有传说,过去一些处于旺世的帝王,常因巩域阴气重,而路不经巩王不宿巩

巩域的皇陵文化,固然让我们自豪,但作为墓葬文化、阴文化,欠缺了与她对立统一的崛起文化,即阳文化,因而构不成巩域一部完整的宋文化。

当然,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风起雨落,上苍不可能会对一个地域有那么多的钟情与偏爱。但当我们走入大宋正史、野史、戏言传说之中,当我们挖掘大宋开国帝王、一代英主赵匡胤童少青壮以及黄袍加身后在沿黄及巩域的一系列 活动时,当我们站在邙岭厚重的黄土地,凝视着


那些白发老人指给我们看的传言中的遗迹,以及这些遗迹演变出来的故事时,我们感到,巩域不仅是阴气灵透的一流墓葬风水,更是一方阳气蒸腾的兴旺宝地;这里不仅是大宋王朝一代雄杰伟业的终结点,更是一代雄杰伟业的起跑点。可以说,这里是大宋王朝兴起之,立国之,永安之,永昌之

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大宋基业开创者的历史背影,看一看这位与秦皇汉武并肩,和唐宗同伍的一代雄杰在巩域的兴业足迹吧:出生在洛阳夹马营的赵匡胤,河洛之地,邙岭风光,是他青少年的人生学校。他在此习武交友,降服山寇。在沿黄邙岭一线的百侯窑、李世民北渡黄河搬兵处、古驼岭(今九龙岭)下的古驼村(今赵沟村),游访农家田院,励心立志。黄袍加身后,不忘年少在此萌发的人生初心,恋旧情,重旧谊,因而利用公务闲暇,住民居,吃民饭,听民声,查民情,悟民意,被此地百姓中的高人誉为十知圣上,即生于乱世,知世道之苦;童少居夹马营,知家道之苦;青年游学于四方,知谋生之苦;壮年寻主从军,知立业之苦;起于卒伍,知兵士之苦;率兵冲阵,知为将之苦;职守宫闱,知为臣之苦;居高位善察下,知郡县乡野之苦;身君王不忘民友,知民心之苦;熟前朝知今世,知天心地怀之苦。同时,他在十知的基础上,悟出了统治阶级宝贵的统治经验十心歌:即一曰抱实心,下听民心音;二曰怀凡心,甘尝民食辛;三曰持平心,勤进民柴门;四曰生贤心,减赋欢民心;五曰下苦心,资民解生困;六曰具明心,助民兴诗文;七曰立雄心,铁军安民枕;八曰树恒心,永安天下春;九曰秉虔心,视民如嫡亲;一生一圣心,民系江山根。知其实,思其深,谋其远,故使他在巩域内做出了一系列让天下永安、百姓永昌的重大国策,留下了生在洛阳,兴在北邙的千古遗言…… 更为让我们自豪的是:这方沃土地灵:灵在五千年来,河出图,洛出书等一系列华夏原生文明的雨露,滋润、培植了这方民众心中华夏之心,永向一统的汉唐基因,这宝贵的华夏民族一统汉唐基因,世世代代在这方百姓心田,反复着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生命春秋,正因如此,这方醇厚的土地,世代孕育着醇厚的百姓,世代醇厚的百姓,不管是面对战争、太平,不管是处于乱世、盛世,都痴情地呵护着华夏民族的永不分裂,都坚韧地传承着汉唐的民族基因。正因如此,我们认为,赵匡胤以一代雄杰的眼光,把皇陵定在巩域,决不单单是因为此地风水和迁都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这方百姓向往、追求、呵护一统的民心、民气、民理、民俗……

为此,让我们把欣赏人杰英雄的目光转向这方土地的平民英雄身上,走进一个普通的村庄——古驼村(今赵沟村)。看一看这里的百姓,苟仙儿,一位自藏于深沟野岭的民间高士,一生忙农忙桑,天天不离耧犁锄耙杈;盼种盼收,年年勤研二十四节气,但却心怀嵩邙善交嵩邙东西,胸有河洛友遍河洛南北,于乱世中,与天下初定时,和挚交河北燕赵名士飞鸽传书,互倾天下兴亡信息,一生数遇赵匡胤,以民间之声,震帝王天庭,启英主聪悟,同时与其妻翠莲,以百岁夫妇之情,谱写了一曲舍一已儿女情长,助英雄一统天下,乃严父终生之傲;留半亩小院承继,教儿孙耕读传家,实慈母一世至爱的生命凯旋曲。而其女秀姑,一生三救赵匡胤,但却把入心入骨之情爱,融入纺花车嗡嗡的飞转中,融入织布机跨哒、跨哒的低吟浅唱里。于痴情处罢情,于罢情中隐情,于隐情处藏情,把邙岭女儿渴盼爱情圆满的珍愿,化为助英雄一统天下的家国情怀。

这里,还有让我们留恋的乡音、乡情、乡趣、乡愁;村中的千年长溪,伴着四季野草鲜花,小鱼飞虾,泊泊流向村边的大河;溪两畔的排排农家窑洞的袅袅炊烟,晨飘暮舞,春伴细雨,冬伴薄雾;更有那,大槐树饭场,乡亲们共端一碗汤,同品一盘菜的早饭晚汤;老柿树饭场,月光下,农妇的洗衣捶布声,孩子们游戏的嬉闹声,老人们议农说桑、节气变换的交谈声;弯枣树饭场,苟仙儿眉飞色舞着燕赵风情,天下大势……还有以文武院为起、终点的一群家鸽,带着哨声,伴着涛声,和着风声,南来北往在黄河滚滚浪涛上……

(谨以此篇,献给正在为巩义实施旅游突破发展战略而正在兴建的天河龙湾旅游观光工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ae7a3fc6c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