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顶天立地的大学问

时间:2022-04-12 04:28: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做顶天立地的大学问

作者:杨共乐

来源:《社会治理》 2021年第1



杨共乐 *

* 杨共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魏礼群院长是“做顶天立地大学问”的大学问家。长期以来,他一直在社会实践、理论探研、国策制定和立德树人等领域辛勤耕耘,艰苦探索,上接“天线”,下通民情,取得了一大批极富创新意义的科研、资政成果,利惠学林,福泽社会,是我们可敬可爱的师长,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近期,我们又看到魏礼群院长主编的新作——《中国社会治理通论》出版发布,既惊叹,又兴奋。惊叹的是:魏礼群院长的毅力和效率;兴奋的是:魏礼群院长在中国社会治理教科书的编撰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为中国社会治理的研究立起了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根标杆。

现实的中国从历史的中国发展而来,现实中国的社会治理当然也离不开历史中国的社会治理。《中国社会治理通论》这部教科书系统挖掘了传统中国的社会治理模式,探究中国古代社会治理对现实的影响,从贯通中思考中国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从而大大增强了中国社

会治理研究的历史感、纵深感和整体全局感。这显然与魏礼群院长的历史学出身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属于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中国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社会治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社会治理有不同的地方,但毋庸否认,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社会治理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中国社会治理通论》这部教科书并没有把世界的经验排除在外,而是实事求是,加以介绍和吸纳,从比较中解析中国社会治理的特色和优势,不虚美,不隐恶,充分展示了研究中国社会治理的学者所应有的气度。

在中国的学术实践中,理论与实际总是紧密相随。“论”离不开“史(实践与经验)”,“论”是“史”的升华;“史”回答的是“是什么”,“论”回答的则是“为什么”;“史”是“论”的基础,“论”则是对“史”的总结和高度抽象。没有了“史”,“论”就是空中楼阁;没有了“论”,“史”也成了具体个案,失去借鉴的前提、存在的理由和推广的价值。“史”与“论”的结合才使中国的学术有了活力。应该说,这部教科书恰恰是“史”与“论”结合的重要成果。“史”在书外,“史”也在《当代中国社会大事典》《社会治理:40年回顾与展望》等魏礼群院长出版的相关著作里。据笔者核查,自2016年以来,魏礼群院长著或编著出版的著作有近20部。所以,《中国社会治理通论》是在“史”的基础上形成的重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只有基础实,学术大厦才能稳、才能固。而《中国社会治理通论》恰恰是建立在对客观事实长期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的,因此是值得信赖的。它既是中国社会治理经验的反映,更是对中国社会治理经验的理论化总结,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当然,与有3000年学科发展史的历史学相比,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发展还显得年轻,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我们非常希望魏礼群院长在不断充实《中国社会治理通论》内容的基础上,再主编一部《世界社会治理通论》,从而使我国的社会治理学科更加完善。

(责任编辑:朱 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b3317f5f9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