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加入WTO,健全社会信用,培养公民的诚信道德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此有一份材料,是关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1)平时说话不诚实。据一项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 %,幼儿园小朋友占84 %,小学生占51.3 %,中学生占20.1 %,大学生占0.48 %。诚信的丢失,使得学生之间失去了信任,连心事也不敢倾诉。 2)作业抄袭多。大学阶段,在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往往留有很多自习时间供大家自学。但现在很多学生把自习时间用来上网、聊天、打牌、玩游戏,到交作业时借其他人的作业花一二十分钟拷贝过来就算完事。 3)作弊。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因考试作弊被处分的报道。(开除、处分)据调查,有28.1%的大学生表示曾经有过作弊行为。考试作弊、伪造实验报告、剽窃科研成果,一直是教师、学校最头疼的问题,几乎涉及每一所高校。多年来,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作弊手段也层出不穷,其结果是学生受处分,拿不到学位,即使侥幸没被发现,也会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理论知识不扎实带来的麻烦。对教师而言,则是得不到真实的反馈信息而不能及时正确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个人材料言过其实。大学阶段有许多评奖活动,自然也少不了个人总结,然而在这些材料中,很多人言过其实,更为突出的是许多档案材料和找工作时用的自荐材料中都掺有“水分”。大学生普遍认为,在求职过程中个人履历和自荐信是第一敲门砖,一定要想办法反映出自己的“辉煌历史”。因此一部分奋斗未果和奋斗不力的学生,就打起了制造“辉煌历史”的歪主意,以增加竞争资本。比如有的学生弄来一本别人的证书,贴上自己的照片,经过两次复印,俨然变成自己的了。 5)还贷信用差。助学贷款是国家为缓解高校贫困大学生就学压力而设置的一种无担保的信用贷款。从实施这一政策的两年来看,它的确帮助一些贫困学生度过了难关。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贷款不仅帮贫困生解决了经济问题,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自强自立、讲究信益的美德。但是,个别学生不按贷款合同还贷,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也给银行的信贷工作蒙上了阴影。 6)向父母提超越实际可能的生活要求。当父母无法满足其要求时,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他们有可能通过偷盗、诈骗来达到目的。毕业参加工作后,他们有可能利用工作之便,贪污受贿,到那时,不在是品德问题,很有可能触犯法律。 7)伪造证件,篡改成绩单。为了出游享受半价,更换学生证上的照片;为找工作,篡改成绩,买假英语证书,计算机证书、学位证、毕业证;为出国留学,模仿导师手迹签名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b59b2f1ba0d4a7302763a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