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工作理论视角下分析家暴对孩子产生的危害 作者:阮星星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17期 【摘 要】家庭暴力已经成为对家庭成员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在家庭中逐步长大的孩子,幼童时期所目睹或经历的家暴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伤害,文章通过社会工作理论分析真实案例探究家庭暴力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提出相应对策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暴;冷暴力;社会工作理论 一、研究背景 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长的具体环境,从孩子出世到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之间的漫长岁月里,孩子都要在这个环境中逐步长大。家庭环境温馨、宽松、和谐,孩子就能自由健康地成长,反之,如果家庭氛围不融洽,时常争吵、打骂、爆发家庭战争,孩子就会长期处于惊恐不安,心理变得扭曲,童年变得暗淡,即使长大以后心里也会承担沉重的心理包袱影响今后生活,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二、理论基础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格是人的内部生理和心理特质的外化,是人在处理和应付各种外界矛盾时表现的人的素质、能力和性格的基本特征。弗洛伊德强调童年经验在人格形成中的重要性,认为个人生活的不幸可以在其过去的经验尤其是童年时期的经验中寻找根源。在孩子期,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性质和强度取决于孩子期的教养状况和抚养者、教育者的态度。同情支持、爱护关心和通情达理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具有善于处理相互冲突的欲望、动机。很少运用破坏性的心理防御机制,相反采用惩罚、过分限制的方法的父母培养的子女就可能过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容易产生心理失调。 三、案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运用需求层次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对家暴阴影下的孩子性格进行分析,研究的意义在于强调,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自由健康地成长,反之,如果家庭氛围不融洽,争吵甚至是家暴时常发生,就会使孩子心理扭曲,影响今后生活,甚至误入歧途。 在某一期名为《家暴阴影下长大的孩子》的调解节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今年29岁的小陈和妹妹从小在父亲对母亲的家暴中长大,曾经有很多次母亲被父亲打成重伤送进医院,几次因家暴母亲命悬一线,而父亲打骂母亲的原因多数是一些家庭琐事,起初邻居亲戚还会上前劝说阻拦,但随着一次次劝说无效亲戚邻居的态度转变为冷漠躲避,小陈伤心绝望无助,早早的撤学打工,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挣钱缓解家庭矛盾化解父母之间的矛盾,步入社会的小陈努力挣钱,把所有的收入都用于家庭建设方面。但是小陈所做的一切并没有换来期望中的结果,父母依然为各种琐事争吵经常大大出手,小陈感到伤心绝望不知所措,不知自己还可以为这个家做些什么,父母不和家暴已经成为小陈心中一个无比沉重的包袱,不敢面对亲人朋友怕别人议论,无法相信别人缺乏安全感,已经有一个相恋五年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男友却害怕结婚,并且对男友要求苛刻,害怕在男友身上看到任何与父亲相像的行为举止,经常同男友争吵,大发雷霆。时时刻刻担心父母会出状况甚至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巨大的心理包袱使严重影响小陈的日常生活,无法走出阴影开展新的生活,同时小陈的男友也非常无助,自己包容理解小陈,处处为她着想,相恋的五年间不断向小陈求婚却屡次被拒,自己也深感身心疲惫不知是否要继续坚持下去。 在上面所叙述的案例中,小陈和妹妹从小就在父亲对母亲的家暴中长大,多次母亲被父亲打成重伤送进医院,这些都在小陈心中留下阴影创伤,害怕有一天父亲失手将母亲打死,同时也害怕这样的灾难降临在自己和妹妹头上。在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求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管、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安全需求并未得到满足,就会缺乏安全感,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彷徨不安。小陈很早退学出去打工挣钱,希望可以通过改善家庭生活条件来解决父母间问题,让父母和睦相处,使自己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但是无论怎样努力,情况依然没有好转。 因此一直以来小陈的安全需求都未得到满足,就没有更高层次需求的出现,变得自卑、心理包袱沉重、没有安全感、不相信婚姻甚至恐惧婚姻、不断努力缓解父母关系,一心希望解决好父母问题然后独自生活,借此来保护自身安全。 四、对策思考 为了形成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防止家暴发生以及消除家暴对子女造成的伤害,有以下两点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是要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气氛。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在家庭中创造出一种真正的感情交融的人际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家庭的不和谐常会把沉重感、压力感、失落感、抑郁感和情绪波动通过各种途径“感染”子女,家庭暴力的影响更是恶劣。家人之间要互相沟通,互敬互爱。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家庭野外郊游活动等,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就会感受到愉快和安全。就能接受他人和自己。就有可能将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紧张和不安通过正常的渠道得以宣泄。 二是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在生活和学习中,个体经常会体验到挫折,这是正常的现象,能忍受挫折并保持人格完整和心理平衡,这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在经受挫折时,个体需要设法适应挫折情境,以达到和保持人与环境以及人的内心世界的平衡状态。为了减缓心理冲突和挫折,个体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某些机制解脱困扰,以恢复情绪平稳,这种机制或策略叫做心理防御机制。大多数心理防御机制都是消极的适应方式,如回避矛盾、掩盖矛盾、自欺欺人,而潜在的心理冲突并没有解决,它们会逐步积累,使人陷入更大的挫折或冲突的情境之中,影响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为此,父母自身要建立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更要帮助孩子建立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b71992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