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青曦关于此的古诗

时间:2022-08-04 22:18: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夜月青曦关于此的古诗

夜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

文学艺术的题材是千差万别的,很广阔的。我们既不能将重大的、主要的题材和非重大的、次要的题材等量齐观,也不应当将题材局限于狭窄的范围之内。文艺既然是生活的反映,那么,生活的范围有多么广阔,文艺作品的题材也就应当与之相适应。

诗人们有时正面描写政治社会上的重大事件,有时则通过一件小事,小中见大,显示了某种重大的意义。还有的就只写自己个人生活中的某些经历、观察、体会、感受,由于深刻地揭示了人们的优美健康的内心世界,也就丰富了读者的精神生活,从而具有美感价值,具有普遍意义。刘方平这首诗,写的只是诗人自己在一个月夜的感受,却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为后世所传诵,正是上述情况的一个成功的例子。

诗的前两句写景,同时也就记时。古人一夜分五更,以漏声或鼓声报知,称为更漏或更鼓。“更深”,指三更以后。星月交辉,夜景明朗美丽,但月光已经西斜,不再高悬中天,所以只照到人家的一半,而北斗、南斗,也已横斜(阑干也是横斜之意),移动了它们傍晚开






始出现的位置。从星月交辉到月斜星转,是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的,而看得如此分明,则人之不眠可知。

后两句记闻,同时也就抒感。更深人静,展转难眠,忽然听到虫声从庭院而起,透进了绿窗纱,于是,感到春天的气候确实已很和暖,未免觉得节物变迁,有点触目惊心了。本是听虫声而惊春暖,却先出春暖,后出虫声,是有意倒叙,引起注意。“今夜”与“新”相应。说“今夜偏知”,是此前不曾注意;说“新透”,是此前没有听到。虫声扰人,节物感人,所闻如此,所感如此,则原来就不能入睡的人,更无法成眠了。至于为什么见月色而始即难以成眠,闻虫声而更无法入睡,是思念家乡?怀想情人?嗟叹身世?还是什么别的?诗人一概不提,写得极宛转含蓄,而惆怅之情,自在言词之外,读者也当然无妨根据自己的生活和感情,自由地去加以填充。

此诗前写因月光斗柄之倾斜移动而感到夜色之深,后写因虫声忽闻而感到春气之暖,都见出作者对环境观察的敏锐细致,反映的准确。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一些事物的变迁,习而不察,但敏感的诗人,却能将它们捕捉起来,描写出来,就使读者觉得既平凡而又新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d3b8c4559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