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制造挫折对孩子是一种愚弄 导读:“现在家长对挫折教育存有着一些片面的理解。”心理学家柏燕谊认为,这位烦恼的“70后”父亲与儿子之间的矛盾,跟其不当的教育方式相关,同时,这位父亲解决问题的方式还在加剧着亲子矛盾。 很多家长跟这位“70后”父亲一样,认为现在的孩子受到的表扬和鼓励太多,“家长这样理解是错误的。”柏燕谊说,很多家长并不明白,其实孩子在 现实生活遇到的挫折已经很多了,比如,孩子因为一些小小的失误导致考试成绩下降了、同学之间闹矛盾了、犯了一些小错误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在家长眼 中不算什么,但是对孩子来说都是他们成长中的重大事件,在这些“大事”上遭遇困难就是挫折。 柏燕谊指出,家长对待这个问题容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摆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障碍,对孩子过度保护,另一种就是完全用成人的眼光观察孩子的世界,不认同孩子面对的挫折,反而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给孩子“制造”挫折。 显然,这位“70后”父亲就属于第二种。 柏燕谊介绍了一个自己亲自经历的案例。 一位事业上很成功、很有钱的爸爸,为了不让女儿因为家里的财富而丧失斗志,也担心太优越的生活条件让女儿不能吃苦,于是便亲手给女儿创造了一个 全新的生活。女儿出生以后,一家人就搬出了自家的别墅,租了一个很小的房子,生活过得非常节俭。这位爸爸觉得这样还不够,还要时不时地装得很穷苦。女儿在 学校的成绩虽然不错,但是自卑感却特别强烈。 女儿考上大学以后,父母才把家里的真实情况告诉了她,“女孩子的反应可想而知。”柏燕谊说,这个女孩子非常气愤,觉得自己是被愚弄了、被耍弄了、被欺骗了,女孩甚至开始怀疑周围的所有事情。“这对父母以往做的所有事情,只起到了负面的效果。” 所有“刻意”的教育都不是好的教育,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不露痕迹的。有人这样说。显然,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在对孩子实行教育时“用力过猛”。 “用力过猛”往往只能适得其反。 面对家长“制造”出来的挫折,很多孩子的反应是抗拒。抗拒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些是语言上顶撞,有的是行动上不执行,有的更极端一些会让自己生 病。“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是在装病,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柏燕谊说,当孩子认为自己没法承受巨大的压力时,他一定会逃避,那么如果这种逃避不能通 过讲道理来完成,那就只好用躯体的方式来实现。他们有时会制造出一个自己不去面对的理由。“这完全是潜意识的,是真的,是在潜意识控制下的真实。” 这种“制造”挫折的办法,最伤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关系。“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信任。”柏燕谊说。 那位“70后”先生与儿子因手机而引起的矛盾就存有这个问题。 柏燕谊介绍,近些年家长与孩子因为手机等现代化电子产品产生矛盾的事例时有发生,很多家长的做法是:没收。“而‘没收’这种做法就是建立在对孩子的不信任上的——我不相信你能管住自己。” 其实,很多父母仅仅看到了这些电子产品影响了孩子上课和学习,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产品对孩子来说,还意味着自己与所处群体之间的相互认同。 据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8岁以下孩子中,每4人就有1人有手机。当前,英国拥有手机的孩子有450万人,其中,9~10岁的孩子里有58%的人 有手机,11~12岁中89%的人有手机,13~14岁中约93%的人有手机,15~16岁有手机的人高达95%。我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1~3年级的 孩子中10%拥有手机,4~6年级学生中30%拥有手机,初中生中有70%拥有手机,高中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dc719d8d3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