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上,侯宇的爸爸对我说,昨天候宇的手上扎了一个刺,晚上到家才告诉家长,拔刺时手指已有点儿肿了。我很心疼地问侯宇,什么时候扎的,怎么没告诉我?侯宇丝毫没有埋怨的意思,说:“我起床时跟您说了,您说知道了。”听了侯宇的话,我的头嗡地一下,飞快地回忆着昨天起床时的每个细节,却始终想不起侯宇是否找过我,也记不得他跟我说过什么。我尴尬而惭愧地面对他们父子俩说:“真是对不起,我昨天可能没注意到。”说完,我赶忙查找侯宇手上扎刺的原因,原来是侯宇睡下床,中午他没睡着时用手抠上床的床板,结果木刺扎进了手指。我们几个老师赶紧找了一些旧床单,把所有上床的床板背面都包起来,这样就再不会扎到孩子们的手了。虽然做了这样的补救,可我心中还是感到很愧疚,侯宇肯定和我说过这件事,可我怎么就想不起来呢?想到这儿,我的心中产生了深深的负疚感,他手上的这根刺就像扎在我的心里。以后,我一定注意认真倾听孩子们对我说的每一句话,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周到。 反思随笔 侯宇平时温和、安静,很少给别人告状,也不给老师惹麻烦,即使有时他来和我说了些什么,也似乎从没希望能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反应。所以,我也常认为这样的孩子没什么问题。他那么让人省心,我真希望班上再多几个这样的孩子,因为做了多年教师的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为了维护集体正常的秩序,以使一些活动取得较好效果,我们会常常为了一个行为问题突出的孩子费尽心机,以求得他的转变和进步,但却忽视了那些不太起眼的、安静的、让人省心的孩子。我又想起一个叫元稹的小朋友。她的妈妈曾给我写过一封信,告诉我元稹回家说:今天赵老师对我笑了三次!我知道微笑对于幼小的孩子意味着什么,但真没想到竟有孩子在意我对她的笑,甚至在心中记着数。那个时候,一引起像侯宇、元稹这样的孩子处在了我视觉的盲点,使我往往忽视了他们向我传达的“请你关注我”的信息。不管侯宇、元稹他们是否很敏感和脆弱,我想,老师对他们的忽视、淡漠所造成的心理上的伤害远比小木刺扎在手指上的疼痛更为严重。 认识到这一点后,为了强迫自己去关注那些让人省心的孩子,我把班上每一个孩子的姓名写在教育笔记本的后面,每天有针对性地记录一些孩子的情况,并不时地翻看每页姓名下面的记录。过一段时间,我就会反思一下很少关注或者忽视了哪些孩子,并及时进行补救。 随着幼教改革的发展,我们的儿童观、教育观也在对幼儿教育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有了深刻的变化。每一个儿童都是发展的主体,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及其心理发展需要,所以说,每一个儿童在老师的心中都应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假如我们能以一颗平常心,真诚而慎重地对待所有孩子,既不对那些出色的孩子以过分的关注及过多的溢美之词,也让我们放放手以适度的引导对待那些所谓的“问题儿童”,更不要忽视处于我们视觉盲点的孩子,这样每个孩子在我们的眼里就都是一样的──富于个性,丰富多彩。于是,我们刻意的行为(强迫自己去关注)才能随着观念的转变而成为自觉的行为。关注每一个孩子,我们才能发现、了解每个孩子不同的发展需要,才能使每个孩子得到应有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ddc341d84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