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增《长征》 长征,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一部恢弘壮丽的伟大视频,你作永不磨灭的巍峨丰碑,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在众多以长征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王树增的《长征》就是一篇军事纪实小说,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从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写到1936年10月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完整的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经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长征是历史上罕见的远征。它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转战地域总面积比欧洲许多国家都大。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型山脉,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阔湿地。而更重要的是,红军在饥饿、寒冷、死亡的威胁下,不但要与无论是武器、还是兵力都优于自己的国民党军作战,还要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而我们的红军是可爱的,是英勇的,是不可战胜的。在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战士对付蒋介石的围剿,面对雪山,草地这种恶劣的环境,有时红军一天就要行走一百多公里。可是我们可爱的红军做到了,我们英勇的红军与对面那讨厌的敌人勇敢的战斗着,并且胜利的打败了他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征》作为纪实文学作品,真实是它的一大特点,也是必须坚守的原则。作者认为:“非虚构写作要求创作者即使在细节上也不能虚构,一切都是从档案、史料、采访勘、查中推演出来的”为此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采访了许多红军老战士,还进行了实地调查。因为“如果史料不能够查清楚,我宁可不写。”所以《长征》这本书才能饱满、厚重、震撼人心,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种严谨认真的写作方式。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样的军队,红军不能战胜的的啊!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我们要学习红军长征的这种精神,那就是面对困难要勇于战斗,无坚不摧,重于求实,独力自主,乐于吃苦,不惧困难,团结一致。长征万般曲折艰险,然而红军却最终取得了胜利,靠的是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没有目的地,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停下来,前有堵后有追……这心理素质绝对是难以想象的。中国工农红军一路浴血奋战,舍身忘死,传播着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理想。于是,贫苦的农民、失业的工人知道了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知道了红军可以改变一切不公。他们随手拿起扁担、锄头,随着那面红旗一路远去。红军用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坚定的信仰,这是长征留给我们非常宝贵的精神遗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e4d173312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