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的课堂 让孩子乐学 乡下孩子 随笔

时间:2022-04-14 09:32: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童趣的课堂 让孩子乐学 乡下孩子 随笔

《》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儿童诗。诗歌语言生动,富有童趣,意境清新、活泼,但文字简略,语意上极具跳跃性。因此,我把训练朗读、积累语言、发展想象力、感悟诗歌意境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其中感悟诗歌意境又是本课教学上的难点。在教学中我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一个“乐”字,以读、演、想、说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努力让课堂充满活力。在这次的课堂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抓关键品读感悟。

在学习第一小节时,通过换位思考,让孩子们回忆自己幼小时在妈妈怀里、爸爸背上时的感觉后,再指导朗读两组词“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然后把这两组词放入句子中品读,通过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评价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孩子们感受到在父母关爱下的乡下孩子幸福、快乐的生活,从而把这种幸福、快乐的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样的朗读,层层递进,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因为对课文内容理解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

二、启发想象,补空白迁移训练。

在理解第二节时,我抓住两个想象点:想想孩子们会怎样捉蝴蝶?捉到了蝴蝶,会编织什么美丽的故事呢?他们用草叶会吹出什么样的曲子?进行想象说话,学生思如泉涌。在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再来指导朗读。之后,我对诗歌内容进行了拓展训练:

学完第二小节后,出示句子:捉几只萤火虫,能 几朵鲜花, (意在让学生体会到乡下孩子的聪明)

学完第三小节后,出示句子:割一篮青草, 。撒一把米粒, (意在让学生体会到乡下孩子的勤劳)

这样的训练,不仅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加深了他们对课文丰富内涵的理解和感悟,而且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进一步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积累了句式,丰富了语言。在让学生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说的时候,有学生把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做到了活学活用。如:有一学生说:“摘几朵鲜花,能编织美丽的花环。”另一学生说:“割一篮青草,撑圆了小羊的肚皮”。这时,我及时地称赞他们:“你真聪明,会把书本中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真了不起!”此时学生受到了鼓舞,脸上洋溢着笑容。同时,在训练学生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的过程中,让他们进一步感悟诗歌意境,体验诗歌的灵动。

三、读演结合,悟意境享受快乐。

低年级的孩子,最不喜欢枯燥的说教,他们有着活跃的思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最喜欢表现自己。于是,表演成了他们最受欢迎的课堂表现形式。我在教学第三小节时让学生做做“挖野菜”的动作使学生了解“挖”是用小铁锹伸进泥土,把整棵野菜连根挖出来;演演小猪撑得圆圆的肚皮,体会小猪的快乐;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来介绍乡下孩子是如何“逮鱼”的,从而让学生理解了“逮”就是“捉”的意思;以及利用老师的动作和语言配上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了“一串”就是把一条又一条的鱼串联起来。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老师的及时评价,进一步感悟乡下孩子的勤劳、能干,使学生感受到诗

1


歌的意境,体会出作者的思想,又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之顺利地实现语言的内化。

四、尊重学生,重感悟正确引领。

教学前,我细读文本,发现这首诗歌中所描绘的乡下孩子不仅仅是一个人,代表的是一类人。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在学习前三个小节的结尾,我分别出示句子:(1)这是一个 的乡下孩子。2)这是一群 的乡下孩子。3)这又是一群 的乡下孩子。从个体到群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来填空,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这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快乐的孩子„„;这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快乐的孩子、能干的孩子、了不起的孩子„„”老师尊重学生自己的感悟,并进行了正确的引导。最后一段总结性的话语:“乡下孩子,在这片大自然中,用自己的聪明和勤劳创造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希望我们小朋友也能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幸福童年。”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正确的理解和定位。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e847513dd36a32d737581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