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手抄报好看简单字少 清明节的手抄报好看简单字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节的手抄报好看简单字少,欢迎阅读参考! 清明节的手抄报好看简单字少1 清明节的手抄报好看简单字少2 清明节的手抄报好看简单字少3 清明节气始于2500多年前的周代,它在春分和谷雨之间,按照《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气的三候是:“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思是清明节气里先是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这里赘述几句,三候中的“桐始华”,指的是白桐开花。桐树有三种,一为白桐,一为油桐,一为梧桐(也叫青桐)。“田鼠化为鹌”中的田鼠,不是泛指生活于田地里的老鼠,指的`是鼫鼠。它头形似兔,尾短眼红,毛分黑、白、褐等色。鹌即鹌鹑,它体形圆小,大不如鸽。鼫鼠喜阴,鹌鹑喜阳,清明阴消阳长,阳光明丽,田鼠避阳隐入了洞中,鹌鹑喜阳钻出草丛、灌木丛,奔跑于田野,落脚于枝头享受温暖阳光。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气温升高,草木葱笼,麦长三节;杏花飘落,桃花如霞,梨花如雪;杨树吐穗,柳树飞絮,榆树吐“钱”;绵绵细雨将烟困柳,万物生长吐故纳新,千里沃野欣欣向荣。农民们观天象,看地利,抢农时,全身心投入春耕生产。浇麦的农民与酝酿孕穗的麦苗欢悦交谈,播种的农民用耧耙在春田上绘出一幅幅画图,种瓜点豆的农民与翻刨出的新土对歌,植树农民的身形与杨枝柳叶儿同绿,赶车的农民甩出的鞭花儿与空中飞翔的燕子共舞…… 清明节日吸收了寒食节的习俗。寒食节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先民钻木取火,在仲春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木取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禁火与改火期间吃冷熟食。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很多地方禁火一个月,百姓人家要禁火、冷食、祭祀。唐代将寒食节改为三天,分别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诗人韩愈作“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诗,写得就是这事儿。 后来,清明节又吸收了周代即有的上巳节。《论语》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说的是上巳节风俗。古时农历三月三日,人们到郊外踏青、春浴、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等,晋代陆机诗中描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宋元时期,清明节地位上升取代了寒食节、上巳节,三节合一形成以祭祖、扫墓为中心的清明节,从而延续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情状。 “秋贵重阳冬贵蜡,不如寒食在春前。”历代官民对清明节(寒食节)的重视程度超过重阳节和年终蜡祭,唐朝自玄宗始,三代皇帝三次颁布政令,清明节假日分别为四天、五天、七天。宋代沿袭了休假七天。这样,衙门官吏在清明节可以同百姓一样从容地去做扫墓祭奠之事。1935年,4月5日被定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次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2009年,清明节假期包括调休又改为3天。 清明节因有文化而厚重。清明节是一种“根”文化。一个人,不管你身居何处,身处何位,距家多远,只要心中还有“家”,清明节你就会去追寻落叶归根、认祖归宗,或赶回故乡,或在居住地,心怀感恩地以各种形式对祖先尽“思时之敬”,祭祖拜宗,慎终追远,追思先祖的品质,缅怀先祖的功绩,从中吸取优良家风家训,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添加正能量。 清明节因有“意义”而传承。古往今来,国人给清明节不断注入了浓重的家国情怀,使其成为纪念先贤英杰的吉日。比如清明节纪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e85bc30f9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