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听课笔记 摘要:教育事业在飞速发展,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已成为教科研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就如何写听课笔记提出时一些粗浅的观点。 关键词:教学 听课 记录 感悟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为教师互相学习提供很多机会。在教学观摩课及公开课中,授课教师是展现、检查自己教学经验、教学手法的一次机会,也是在众多同行中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次亮相,其目的是通过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外,还要在课后畅所欲言,向授课教师提出不足,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评课中要做到有的放矢,中肯不俗,详尽而科学的听课记录就是主要依据。所以,记好写好听课笔记是教科研活动中的一个主要环节。长期坚持,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育理论水平,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那么,究竟怎样写“听课笔记”呢?听课笔记除了课堂上的重点原始记录外,还应具有概括性、思考性、延伸性。下面就写听课笔记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写教学过程 写教学过程是听课记录中必不可少的,应记录教学环节、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等方面。在记录这些的同时,应注重记录教学中的精华——即课堂中的高潮,别出心裁的手法,优秀的教学设计及特色。要记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取精去粗,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新颖的情节、重点的细节,这样才能为后面的分析、思考及评课积累依据。 二、写教学高潮 所谓教学高潮,就是师生配合默契的同时,课堂达到一种热烈的氛围,师生精神高度集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时许多教师也被感染,进入角色。这时就要求我们把课堂高潮记下来,要记下授课教师用什么方法将课堂引入高潮?如何巧设悬念?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发争论等。这就要边听、边思考、边记录。例如:笔者在听一位小学英语教师讲数字13 — 20时,他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一个情景,小兔子拔萝卜,画面展示了12只兔子拔一只萝卜,让学生数了这12只兔子,从而复习了1—12,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教师教完13、14、15、16之后,总结了这几个英文数字的特点,让学生想想后面的17、18、19该怎样说,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处于“跃跃欲试”的求知状态,使课堂教学进入高潮。这位教师除了教会学生知识外,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策略,这也就是这节课的精华所在。 三、写教学闪光点 一堂好的公开课,凝聚着授课教师的许多心血和智慧。一旦配合得当,进入角色,灵感便会一触即发,课堂气氛异常浓郁,高潮迭起,一波波的浪花和闪光点便会接踵而来,好比黑夜中的一颗颗流星,既使课堂丰富多彩,又会一逝而去。这时我们要抓住这闪光的一刻,将它记录下来,它是授课教师难得的瞬间机灵,也是珍贵的教学资料,甚至会启迪、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深化自己的教学层次。这样持之以恒,并把他们进行归类整理,对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将大有益处。 四、写教学特色 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也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及独特的教学特色,即使同一教学方法也有不同的表现手法,有的教师运用情景交融法、活动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有的偏重情感教学;有的发挥民主教学;有的教师在情景教学中使学生如临其境,自如发挥;有的在兴趣教学中让学生笑声不断,波浪迭起。在教态上有的教师和蔼可亲,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有的教态温柔、细致,使课堂秩序井然,教学结构井井有条;有的教态大方活泼,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课堂气氛浓郁。所有特色,不一而足,听课时记下这些难忘的镜头,有机融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受益匪浅。 五、写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感知教师提供的信息。而视觉又是主要的、效率最高的感知通道,若能够在每堂优质课中,把授课教师脉络清晰、有条有理、整齐美观、生动形象、一目了然的板书记录下来,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六、写教学不足 在听课后评课中,作为前来听课的教师,除了吸取好的教学方法外,也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客观恰当地指出授课者的缺点和不足,这就要求记听课笔记时抓住重点,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结构,教学环节。在教材处理,课堂调节,课堂节奏等方面找出成功中的不足,如“结构松散”、“节奏平淡”、“过度生硬”、“层次不清”等等。前车之鉴,自当铭记。 七、写教学感悟 教学感悟即教学体会,也是我们听课、评课、进行教学教研交流的终极目标。每一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或是教法得当,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或是例证精辟、生动、形象,对某问题阐述得深入浅出;或是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每一堂课或有不足之处,或重、难点不够突出;或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后把这些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体会听课后的收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efc3ec7e3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