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传说故事汇总 在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据《孟昌君传》记载,著名的孟昌君诞生于5月5日。他的父亲告诉妻子不要生他,认为孩子会伤害他的父母。纵观历史,这类事件有很多记录。东晋大将王振伟于五月五日出生。他的祖父给他取名为“真邪”。宋徽宗赵基生于五月五日,因小便在宫外抚养。可以看出,在古代,五月五日被认为是一个邪恶的日子,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从先秦以后,这个日子都被认为是不吉之日,为了趋吉避凶,人们往往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 在浙江绍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东汉孝顺的女儿曹娥,曹娥救了父亲,投河自尽。据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她的父亲淹死在河里,好几天没看到尸体。当时,她孝顺的女儿曹娥只有14岁,日夜在河边哭着寻找父亲。17天后,也就是5月5日,她也跳入河中死亡。五天后,她从河里取出了父亲的尸体,这成了一个神话。据史料记载,自宋代以来 帝王都曾对曹娥大事褒扬。 孝女曹娥的陵墓位于浙江绍兴。后来,据说曹娥的纪念碑是晋王写的。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节,后人修建了曹娥庙,把曹娥扔进河里。她居住的村庄改名为曹娥镇,曹娥去世的地方命名为曹娥河。 女诗人秋瑾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第一批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她是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预谋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刘德乾认为,端午节的起源最早是夏至。他在《龙舟起源》的另一个解释中,以及“中国传统节日的趣味谈话”中,他说权威的《荆楚酥记集》没有提及五月第五日吃粽子的节日习俗,而是在夏至时吃粽子。端午节习俗中的“踩百草”、“斗百草”、“采杂草”活动与屈原无关。此外,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华继丽的年景”是:“太阳在太阳的中间,也就是说,端午节是在夏天,所以端午节也可以称为中秋节。”因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是夏至。 这种说法来自诗人、学者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闻一多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因为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而且古代吴越百姓还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此外,古代五月初五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闻一多认为这应当是“像龙子”的文身习俗的遗迹。 闻一多对古代神话传说有着深入的研究。端午节的起源在他的端午节历史教育和端午节考试著作中得到了证实。他指出,端午节最初是中国南方吴越族的一个龙图腾团体在古代举办的一个龙图腾节。它至少有4500年的历史。当时,生活在长江以南的吴越族经常受到水旱灾害和虫害的威胁,所以他们把“龙”作为自己的民族图腾,希望“龙能保护自己”,并用“理发纹身”把自己打扮成龙。在5月5日的夏收季节,他们将举行盛大的图腾节。他们会把各种食物放在竹筒里,或者用树叶包起来,放在水里,献给图腾神,同时自己吃。为了取悦图腾神,人们还制作了龙形木船在水上比赛,并玩打鼓游戏来尊敬和娱乐图腾神。战国时期,楚秦争霸,诗人屈原受到楚王的高度重视。然而,屈原的思想遭到了以上官大夫金尚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并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诽谤屈原。楚怀王逐渐疏远屈原,产生了疏离感 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29年,秦国占领了楚国的八座城市,然后派遣使节邀请楚怀王与秦国谈判和平。屈原识破秦王的阴谋,冒着生命危险进宫陈述自己的利益。楚怀王不但不听,还把屈原赶出应都。楚怀王如期出席会议,一到秦国就被关进了监狱。楚怀王悔恨,郁郁寡欢。三年后,他在秦国去世。楚王清帅登基后不久,秦王就出兵攻打楚国。秦始皇惊慌失措地从京城撤退,秦兵占领了营城。屈原在流亡途中,听到楚怀王去世、营城遭袭的噩耗。他醒悟了,仰望天空,叹了口气,在滚滚的激流中掉进了古罗江。当河上的渔民和岸上的人们听说屈原医生在河中自杀时,他们都来到河边,努力打捞屈原的尸体。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把粽子和鸡蛋带到河里。一些医生还把雄黄酒倒进河里,这样可以使龙和水生动物昏厥,保护屈原医生的身体免受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f674310a0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