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江苏卷古诗文译注

时间:2022-09-25 23:15: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精品文档

2017高考江苏卷古诗文译注

文言文阅读选文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 : 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銘》,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 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交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注释】1、王引之,清代中期经学家、文字训诂学家。 2、汪容甫先生行状,汪中,字容甫,清代乾嘉时期哲学家、经学家、文字训诂学家。行状,文体名,记录人物生平事略的文章体裁。 3江都,扬州的古称。 4书贾,卖书的商人。贾, “沽” 5鬻, “欲”出卖。 6提学,主管学校教育的官员,清代各级政府均设提学。 7附学生,科举时代生员名称,即俗说的秀才。 8、阨于火,遭遇火灾。阨,读“厄”,灾难。 9无算,无法计算。10杭编修世骏序之,翰林院编修官杭世骏为之写了序言。 11朱学士筠,学士朱筠。 12、卢学士文弨,学士卢文弨。 13、颛,同“专” 14谢侍郎墉,侍郎谢墉。 15、提学江左,担任江苏的学官。江左,江东,这里是指今江苏地区。 16拔贡生,国子监的生员,即太学生。 17北面,这里是尊为老师的意思。古代以坐北向南为尊,学生拜见老师,须面朝北。 18割据之迹,(枭雄)割据(扬州)的事迹。 19死节之人,为保持气节操守而死的人。死节,死于节,为节而死,为动用法。 20毕尚书沅总督湖广,在朝中担任尚书的毕沅调任湖广总督。 21、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歙县人孝廉方正程瑶田在石碑上书写了汪中作的《黄鹤楼銘》。歙,歙县,在安徽。孝廉方正,古代朝廷给予地方优秀人士的荣誉称号。孝,孝敬父母。廉,廉洁。方正,行为端方正直。程瑶田,人名。书石,书写在石碑上。 22、嘉定钱通判坫篆额,嘉定人担任通判的钱坫用篆书题写了匾额。 23、词章,这里是指诗文。 24金石之学,研究古代铜器和石刻的学问。 25、训诂,文字的注音与解释。 26、名物,事物的名称。 27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象数,用符号、形象、数字来推测宇宙人生的变化。 28根柢经史,以经学史学为基础。柢,树根。 29、陶冶汉魏,受到了汉魏学者的陶冶。 30、欧、曾、王、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这里是指宋代学者。 31释老,佛教和道教。 32菽水,豆与水,形容生活清苦。33、家大人,家父,指作者的父亲,清代前期文字学家王念孙。 34【以为可读父书】汪中与作者的父亲王念孙是同时代人,所以作者视自己为汪中的晚辈。汪中听到了作者对 <尚书》训诂的见解,极为赞赏,勉励他,说他的水平可以去读其父王念孙的相关著作了。汪中这样说,既对王念孙的著作给以高度评价,又是对王引之的夸奖和勉励。所以下文作者说自己产生了知己之感。教辅书的作者们不知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清代学术史上的地位,也不知他们与汪中的关系,所以把这句都讲错了。 35扬榷,约略,举其大概。 【现代汉语译文】

先生名叫汪中,字容甫,江苏扬州人。年轻时父亲就去世了,却很热爱学习。家里贫穷不能买书,他就去帮助书商在书市上卖书,因而得以读遍经书、史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都能过目成诵。二十岁的时候,参加提学官主持的考试,试题是《射雁赋》他得了第一名,被录取为附学生(秀才),诗词古文日益进步。江苏仪征的盐船遭遇火灾,遇难的人数无法统计,他写了《哀盐船文》,翰林院编修杭世骏先生为之写了序,称赞此文(读来令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殆不为过)。因此声名大显。当代通晓古今学问渊博的学者,如学士朱筠、卢文弨等人,看到先生所写的文章,都极为叹赏,认为他是当世奇才。

从二十九岁开始,先生专心研究经学。侍郎谢墉担任江苏提学,破格录取他为国子监生员。每逢考试,都另外张贴一榜,把先生的名字列在诸生之前。谢侍郎曾经对人说 : 的名次排在先生的前面,是按照官爵;如果按照学问,我应当拜汪先生为老师。他就是这样地受人尊重。朱文正公担人浙江学官,汪先生前去拜见,回答问题时,陈述扬州地区枭雄割据的事迹、为坚守节操而死的人物,创作了《广陵对》,扬洋洋洒洒三千多字,广泛地搜集整理了古今素材,堪称天下奇文。尚书毕沅调任湖广总督,招聘文人学士,先生前去应聘,撰写了《黄鹤楼銘》歙县孝廉方正程瑶田书写在石碑上,嘉定钱坫通判用篆书题写了匾额,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三绝”

汪中先生对于六经、诸子、史学以及诗文、金石等学问,无不进行综合研究。他广泛深入地考察了夏商周三代的典章礼制,延伸到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等领域,增添了许多论述,完成了《述学》内外篇。先生研究《春秋》之学,也有很深的造诣,著有《春秋述义》具有远见卓识,学术界认为自唐代以来还不曾有人达到这样的水平。先生的著作,以经学、史学为基础,吸收了汉魏学者的营养,不走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等宋代学者的老路,而取法古代学者,所以能够卓然不群,创建一个独立的学派。

汪中先生性情质朴正直,不掩饰子己的仪容举止,厌恶当时世俗流行的占卜堪舆、千奇百怪的禁忌以及佛教道教的神怪传言,竭尽全力地驳斥这些异端邪说。如果遇到人们的嘉言懿行、好诗妙文,就一定会赞不绝口。先生侍奉母亲,以孝闻名。遇到手头拮据生活清苦时,就卖文以养亲,在身边服侍,不辞烦劳。他对于去世后家道衰落的老友旧交,关心慰问超过了生前,因为其本性忠实厚道才会这样做啊。先生五十一岁时在杭州西湖边去世。

汪中先生是家父所推崇佩服的学者。关于他的学问和品行,我在家父那里接受的教诲时间已经很久了。我所阐述的对《尚书》训诂的见解,先生极为(肯定)且予以勉励,认为(我)可以读家父的相关著作了。这就又使我(对汪先生)产生知己之感了。所以,我虽然写不好文章,还是想约略举其大概而述之,(把汪中先生的为人治学)告诉后世之君子。 古代诗词鉴赏试题选诗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陆游《秋兴》

【注释】1、秋兴,秋日的情怀,秋日引发的联想。注意,秋兴的“兴”不是高兴的意思,是情怀、联想。宋宁宗嘉泰三年(西元1203年,陆游79岁),陆游完成了国史编撰,升任宝章阁待制,他辞去官职,回到故乡绍兴。1206年的秋天,陆游写了这首诗。 2白发萧萧欲满头,这句辞序有颠倒(在古代诗词的创作中,为了平仄和韵脚的需要,经常有辞序颠倒的现象),意为“满头白发欲萧萧”,满头的白发愈来愈稀疏了。人老了,头发先是变白,接着越来越稀疏。欲,就要。萧萧,稀疏的样子。阅读古诗,懂得辞序的颠倒很重要。否则,既稀疏(萧萧)又“满头”,岂不是互相矛盾?首句是理解该诗的关键 :一位满怀报国之志却已白发稀疏的老人,面对萧索的秋风,会作何感想呢,于是有了下文。 3归来,从京城辞官归乡。 4、三见,第三次看到。 5、故山,旧山,比喻故乡。 6、凭,依,靠。 7、迮,读“泽”,狭窄。 8、病入中年,疾病到了中期。注意,中年在这里不是指年龄。写这首诗时陆游已经八十二岁了。中年,中期。 9、日月遒,留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遒,尽。 10、百战铁衣空许国,许国铁衣百战(落了)空,披着铁甲身经百战为国家收复失地的诺言落了空。许国,答应为国献身。许,答应。 11、画角,这里是指军中的号角。 12、烟雨,如烟的细雨。 13、桐江,钱塘江在桐庐一段的别称。 14、丹枫,叶子变红的枫树。

【大意】 满头的白发愈来愈稀疏,辞官离京,已经是第三次看到故乡的秋天了。 (以酒浇愁),酒醉之后登上高阁凭栏远望,(本应觉得天高地迥),我却感到天地竟如此狭窄;疾病已到中期,想来上天给我留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披上铁甲,身经百战为国收复失地的诺言,怕是要落空了;黎明前听到从军应营里传来的号角声,只会触发起我的万端愁绪。明天清早,在那烟雨迷濛的富春江边,我权且先占住一株枫树,栓着我垂钓的小船吧!

精品文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f9c5ee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