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随堂练习1

时间:2022-04-25 08:05: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兰亭集序》随堂练习

《兰亭集序》随堂练习



1.写出下列红色字的汉语拼音:

①岁在癸( )丑 ②会稽( )山阴 ③修禊( )事也 ④流觞曲( )水 ⑤放浪形骸( ⑥若合一契( ⑦临文嗟悼(

2.解释下列红色字: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列坐其次 ③信可乐也 ④曾不知老之将至

⑤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⑦不能喻之于怀 ⑧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⑨齐彭殇为妄作

3.下列红色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两项的是: A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之┫ B 仰观宇宙之大 C 放浪形骸之外

A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向┫ B沛公北向坐 C望洋向若而叹

4.默写:

1)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

2)写出文中谈“人之相与”的两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标点

之往

为五 来羲

6、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解读人生 朱威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无论是文采还是书艺,都是传世极品。尤其在立意方面,作者独出机杼,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宴游活动谈到有关生死的人生感悟,其哲理的思考,显得不同凡响。

东晋时期,由于士族统治阶层门阀森严而且生活奢侈无度,使得相当一部分有文化教养的士族文人遁入纵情山水、游山翰墨的隐逸之途。他们注重精神自由,珍视人格完美,崇尚自然情趣,善于哲理思辩,真率任情,风流旷达。但是,由于政治的险恶和社会的动荡,他们在流连山水、饮酒赋诗的同时,又感到“所之既倦,情随事迁”而不能不“临文嗟悼”,因而酣畅之余,内心无不苦闷,无不感伤。

文章开篇记叙了这次会稽兰亭的文人雅集,似乎突出了一个“乐”字,有良辰、美景,更有赏心、乐事。作者的叙述平稳舒展,保持了从容潇洒的仪态。在景色描绘方面,三月是花季,该是繁花似锦,而摄入笔底的只有山、水、林、竹,这表明了作者排斥浓妆艳抹,追求清新淡雅的美学情趣。写宴饮,在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之时,曲水流觞,“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沉浸于大自然之中,既有宽阔与开拓的襟怀,又有勃勃生机之体会,更是显示了文人之雅。生命的意识渗透在深邃的宇宙精神之中,此乃“信可乐也”

文章后半部分,感叹人生之短促,命运之无常,紧扣一个“悲”字。由乐转悲,看似突兀,但作者娓娓道来,却也顺理成章。作者在享受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后,难免产生一种曲终人散的凄凉之感。作者进而深切感悟到:再圆满的团聚终要离散,再自足的幸福终要破灭,再坚强的生命终要死亡。面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作者只能感叹“死生亦大矣”!而生死问题,特别是对死亡的恐惧和忧虑,历来是中外文学哲学关注的重要话题。王羲之由眼前兰亭相聚的欢乐,推想普天下之友朋相处的情境: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情随事迁,自然乐极而生悲,进而想到生命短促,会短离长,盛会难再,怎不令人痛心;由兰亭一族到普天下之民,由生离到死别,伤感的广度大大扩展了。不仅如此,作者更推进一层,由现在回顾过去,由现在推想未来,“死生亦大矣”,这种感伤,




《兰亭集序》随堂练习

是对人生哲理的追索,伤感中蕴含着对生的执著,对永恒的生命价值和人生事业的企慕和追求,因而这种感慨不是消极,不是沉寂,其间自有积极的一面。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王羲之在文中所说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是对庄子思想提出不同的看法,与虚无主义划清了界限。世间毕竟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而这些美好的事物又是那么难遇易逝,短暂的生命就显得非常珍贵;死是生命的毁灭,长寿毕竟不同于夭折。王羲之对老庄思想的批判,反映了中国“隐士”的另一种思想取向。他作为作家和书法家,纵情于文学艺术,以形象思维为重,但他坦然承认生命的脆弱,而兰亭盛会却可以不因参加者的死去而湮没人间,那就是作序记胜,流传后世。王羲之处于玄谈之风盛行的东晋,敢于批判庄子的虚妄之言,并且将深沉的伤感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充分表现了他的胆识和理念,自然有其积极的意义。

解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自然洒脱的思想与深情超俗的情感无不让人怦然心动,继而掩卷长思。是啊,读此文,也是在解读人生啊。

1.文章开头为什么说《兰亭集序》“显得不同凡响”?

2.试简要分析第2段在文中的作用。

3.怎样理解文中句子“这种感伤,是对人生哲理的追索”的含义?

4.作者朱威在解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也是“解读人生”,那么读过此文你有什么感想?试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兰亭集序》 答案

1.①guǐ kuàī jī xì qū hái qì jiē dào

2①聚集②旁边,水边③实在④竟,乃⑤造化,指自然;至,及⑥原因⑦明白⑧把„„看作一样⑨把„„看作相等 3

之,CAB定语后置的标志,C的) 向,AA过去,从前,BC面对) 4

1)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5.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参考答案]

1.因为王羲之独出机杼,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宴游活动谈到有关生死的人生感悟,思想自然洒脱,情感深沉超俗,对人生的思考富含哲理,所以显得不同凡响。(提示:此题是对理解重要词语的考查。联系词语前面的文句,可以看出“显得不同凡响”是指王羲之在文中对人生哲理性的思考,本文作者“解读人生”也正在此方面,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要点应当在首尾两段总结,注意不要遗漏要点。

2.①交代写作背景,说明作品《兰亭集序》及文中“乐”和“悲”产生的社会根源。②铺垫下文。为下文作者解读《兰亭集序》中“乐”和“悲”的思想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作者表现王羲之处在玄谈之风盛行的东晋,敢于批判庄子的虚妄之言,将深沉的伤感托到一个新层面的积极意义,为表现他的胆识和理念并予以高度评价作好铺垫。(提示: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表达技巧方面的能力,注意扣住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作用,从语段本身特点、上下文联系及对主旨的表现方面来考虑,做到要点表述全面。

3.生命短促,盛会难再,会短离长,令王羲之深感痛心,然而他能由现在回顾过


《兰亭集序》随堂练习

去,并推想未来,伤感中蕴含着对生的执著,对永恒的生命价值和人生事业的企慕和追求,有其积极的一面,所以包含着对人生哲理的追索。(提示:此题是对理解重要句子的考查。联系前后文,对句中“这种感伤”和“人生哲理的追索”两方面都要进行解释。

4.答案参考:答案不求统一,但必须观点正确,理由充分。例如面对短促的人生,批判堕落享乐思想,主张奉献的同时,阐述享受与贡献密不可分的观点也行;面对易逝的青春,主张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阐述创造人生的辉煌也行。(提示:此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fdada21b7360b4c2e3f6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