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之曹操

时间:2022-07-14 13:18:2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品三国之曹操

曹操生于三国时期,那是一个战乱纷争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三国这段历史中,形象最复杂,分歧最多的就是曹操。历史上曹操的名声并不好,历来对他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他是英雄,有的说他是奸雄。

何为奸雄?即奸诈而有雄心的人物。曹操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许绍曾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后来的史实也应证了这句话。“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我们对曹操的第一印象,可是曹操的一生中并未称帝,他曾说他只想称霸不想称帝。易中天先生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在和袁绍的官渡之战中,两军对峙相峙不下,曹操的粮草已不多。这时袁绍军营的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告诉了曹操袁营粮草的藏处。是曹操带军孤入,焚其粮草,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利也从此奠定了曹操的地位。由此可见曹操的奸诈,可是自古兵不厌诈,这也是那个时代环境的生存法则。官渡一战可以说功臣最大的莫过于许攸,没有许攸的告密,那粮必断战必败。可是最后许攸却是被曹操所杀,这是为什么?反观许攸这个人,骄傲自大,帮助曹操取得战争胜利后自鸣得意,逢人便说若是无他就无今日的曹操。试想没有哪个决策者能够容忍这样的谋士在身边,企图功高盖主。不过曹操杀他终究落得一个忘恩负义之名,也为世人所耻。

虽然曹操杀了于他有恩的许攸,却也放了很多对不起他的人。这看得出曹操的宽容,注重人才。袁绍与曹操作战时曾找了陈琳为他


写檄文,陈琳在文中痛骂曹操,甚至从他祖宗三代开始骂起。袁绍战争失败后,陈琳做了曹操的俘虏。曹操不但没有杀他,还让他继续做他的笔杆子,从此帮助曹操写文章。

但是,曹操又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但凡得罪了他的人没有不报复的。文学家边让因为曹操的祖父是太监而十分看不起他,说了许多侮辱他的话。曹操在战争胜利后,毫不犹豫的就把边让杀了。同时,还杀了许多文人。此事在当时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批判曹操太过残忍,因而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叛乱。其中有一个叫陈宫的人就是因此离开了曹操投奔了吕布,这个史实与《三国演义》有所出入。吕布战败后,陈宫做了俘虏,曹操说只要他肯投降便既往不咎。但是陈宫坚决不投降,陈宫死后,曹操将他的家人接过来善待他们。

由此有可见曹操是个极其复杂的人,他既奸诈又温情,既狠毒又宽容。曹操是一个集真伪、善恶、美丑于一身的政治家,他凭借他的聪明才智成就了他的盖世功业。易中天先生是这样评价他的:“聪明绝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度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曹操虽奸诈一生,但最后归于真实。我们可以从他死前留下的遗嘱看出。在曹操的遗嘱中,对于他的政治生涯提的很少,反而大多在讲家务事。对此苏东坡给的评价是“平生奸伪,死见真性”。但易中天先生却认为这恰恰表现了曹操的大气,“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再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奸雄形象,在他的身上概括了历来阴谋家、野心家的种种特征,集结了封建统治阶级所有的恶德,可以说他既残暴又狡诈。演义中将曹操的残暴与杀戮以扩大化,有的甚至偏离了历史事实,这是为什么?首先无疑是文学色彩的需要,不得不将人物典型化。另外,《三国演义》主要是站在伦理主义的角度来评价曹操,因而曹操是个奸雄,“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曹操凶狠残暴,不仅对异己也对自己的部属。曹操假仁假义,杀人后泣而送之。曹操狡猾诡诈,知道“当杀则杀,当不杀则不杀”,不愿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一心剪除异己但又不愿背上一个残贤害善的恶名。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曹操是一个雄才大略、精明干练的奸雄,他目光远大、识见高远,在很多方面都高人一等。在敌军将至,士兵慌乱的时候,他可以怒斥“贼在背后,乃白”,足可见其稳重。

曹操这个形象的身上表现出了道德与政治的矛盾和冲突,道德伦理下他肯定是失败的,但在时代背景下他又是成功的,他成就了他的盖世功业。在三国那个乱世,弱肉强食,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在那个战乱纷争的时代,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平天下之乱,实现统一。演义中的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他是最凶恶的窃国大盗,却自称汉朝最有功的能臣。一句“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严重打破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因而曹操承受了许多的骂名。

在我心中,曹操是个英雄,是个人才。曹操是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他胸怀宽广,目光远大,胆识非凡,善于用人。他身上无疑有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0451176b84ae45c3b358c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