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本课文选自人教版部编教材2018年版九年纪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自主欣赏”环节第二篇。新版教材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要求,将以往单元课文改变为任务探究。本单元要求学生在自主欣赏、体会诗歌的意蕴以及艺术魅力的基础上,能够学习朗诵技巧。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欣赏技能,对于诗歌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通过朗诵表现出来。本节课的目的,即通过逐一分析诗歌的意向,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背后的象征意义以及思想感情。 学 科 语文 课题 我爱这土地 课 型 新授 教学方法 朗诵法 1、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 学习目标 2、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掌握诗歌朗诵技巧,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 学习过程 课堂环节 活动内容 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 屏幕展示陈彼得深情1、吸引学生兴趣,使同学们快速进入到上课状态 课程导入 朗诵《我爱这土地》照2、将所学诗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片 3、奠定本节课的情感基调 学习目标 屏幕上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全班齐读 1、单选题:作者生平已经代表作 1、利用教育云电子课本设置选择题,可以及时反馈正误,任务一 2、根据思维导图关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检查预习 词:地主、寄样、绘画、2、思维导图更加直观表现艾青生平的关键时期 法国、左翼介绍作者 1、自读:自由朗读诗歌 2分钟 2、听读:听名家朗诵,任务二 用铅笔在书上画出停初步朗诵诗歌,欣赏名家朗诵并模仿,找出自己朗诵与名初读知情顿、重音 家的差距,找准提升朗诵的方向。 感 3、仿读:跟随录音模仿朗读 小组讨论: 1、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当时发生了什么? 2、作者通过这首诗主任务三 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感精读悟深情? 情 3、作者借助哪些形象 来表达情感? 4、这些形象分别象征着什么?分别用了什么形容词? 1、结合自己的感受,再次在书上画下停顿、重音; 任务四 2、结合诗歌的理解,标诵读促升注上扬或下降等语调,华 批注情感基调 3、以小组为单位,饱含感情诵读。 1、背诵诗歌,并配乐录音 2、假如诗人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他又课后作业 会写出怎样的《我爱这土地》呢?试着模仿诗人的风格进行创作。 教学总结 1、利用电子课本上的时间轴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写作背景,明晰这首诗创作时我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2、结合创作背景感悟作者的情感基调——深沉、悲哀 3、复习“意象”的概念,寻找诗歌意象,根据诗歌内容理解其象征意义; 4、关注描写意象的形容词的区别,并通过朗诵将不同的情感表现出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本诗的主要意象: 鸟——诗人 土地——祖国 风、河流——反抗精神 黎明——希望、解放区 1、小组合作讨论出最优朗诵模式,利用平板拍照上传大屏幕,有利于学生得到成就感; 2、练习诗歌朗诵技巧,复习标记符号; 3、小组间进行朗诵比赛,引入竞争机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朗诵配乐。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其朗诵能力可以比肩名家。 根据新版教材的要求,对学生实行分级教学。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对诗歌进行再创作,不仅加深对艾青诗歌的理解,更能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新时代。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的介绍,以及带领学生逐一分析诗歌意象,基本完成了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领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以及愿意为祖国贡献自己一切的献身精神,并最终通过朗诵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艾青所创作诗歌的战争动乱年代距离我们所处的和平年代叫久远,学生较难融入诗歌所营造的感情氛围中。针对这点,我选择利用配乐、视频、图片等多种手段将学生领入历史场景中。同时,选取重点形容词对意象进行逐个分析。例如,“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句,我引导学生关注“温柔”这一和前文风格迥然不同的形容词,应当用更加缓慢、柔和的语气朗诵。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这节课交给学生讨论的机会较少,可以改为老师讲解完第一个意象后,其他的交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051953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