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院士:电影大师的名片 法国国家学术院(Institut de France)是产生法兰西院士的殿堂,它下辖5个分支——法兰西学院(Academie francaise)、文史院、自然科学院、艺术院和伦理与政治科学院。 《情人》的导演让-雅克·阿诺2007年岁末当选法兰西艺术院院士后,着实让法国的电影媒体欢腾了好一阵。因为遴选院士是那样的不易,以致于阿诺的成功极大地加重了电影人在法国文化界的分量。而对阿诺本人来说,晋升为法兰西院士便相当于有了一张大师的名片,终身为亿万公众所敬仰。 法国国家学术院(Institut de France)是产生法兰西院士的殿堂,它下辖5个分支——法兰西学院(Academie francaise)、文史院、自然科学院、艺术院和伦理与政治科学院。这其中尤以法兰西学院的资历最老,它是在1635年由法皇路易十三的首相红衣主教黎塞留的倡议下建立的,设院士40人,绝大部分是文学作家,后来陆续入选为院士的也有少数哲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等等。院士人数固定,一旦当选,终生在位,只有当某位院士逝世后才能补选新院士。候选人可由自己申请或社会推荐,必须是对法语文化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因为其最重要的职责之一便是编纂法语辞典,自1694年至今,已经出版了8种版本。最新版第9版从1992年开始编纂,据说大概要到2100年左右才能问世,工程量浩大可见一斑! 尽管文学家最受偏爱,还是有极少的几位院士和电影这门20世纪新兴的第七艺术“沾亲带故”。比如1946年入选的民俗喜剧大师马赛尔·帕尼奥尔,30年代便因编剧《马赛三部曲》享誉法国影坛,他的众多剧作如《恋恋山城》《甘泉玛侬》《母亲的城堡》80年代以来也被陆续搬上银幕;1955年入选的让·谷克多则是纵横艺术各领域的天才,他导演的先锋派电影《诗人之血》和浪漫至极的《美女与野兽》都是法国影坛无尚的瑰宝;1988年入选的雅克-伊夫·克斯托则是海洋摄影的先驱者,他和路易·马勒合作的《沉默的世界》是第一部获得金棕榈奖的纪录片;还有2004年入选的“新小说派”代表人物阿兰-罗伯·格里耶,他和左岸派导演阿伦·雷乃合作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可谓意识流电影的圣经,而他自己导演的《欲念浮动》《漂亮的女俘》在世界各地也拥有大量的拥趸。 而纯粹因电影艺术而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士的,至今也只有古典时期的巨匠雷内·克莱尔。他在1962年的入选,标志着法国文化界对电影“艺术身份”的认可。从达达主义色彩的《幕间休息》到戏剧感超强的《百万彩票》,雷内·克莱尔无疑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特别是《百万彩票》,从歌舞剧类型的塑造、声音的设计、到摄影机位运动、喜剧桥段的铺陈都可谓天才之作,特别是“波希米亚人”歌剧上演的错乱一幕,至今看来仍令人捧腹不已。在接受院士荣誉时,雷内·克莱尔感慨万千:“请允许我借贵院褒奖电影艺术之机,向一切赋予这巨型魔术的首批图象以生命的人(在这个行当里,他们是我的师博),向那些致力于此的能工巧匠们(他们和我一样懂得旨在为大多数人创造尽可能完善艺术作品的这一行业的甘苦)——请允许我向他们致以兄弟般的问候。” 和法兰西学院平级的,还有法兰西艺术院。它的评选条件几乎和前者一样苛刻,但由于单列出了电影与视听艺术创作部(固定6个座席),因此更多的电影艺术家得以入选。1979年第一位入选艺术院的院士是诗意现实主义的大师马赛尔·卡尔内,他和诗人编剧雅克·普莱卫合作十年,拍摄了大量重要作品,代表作《天堂的子女们》在法国百年电影评比中名列榜首。此外,因《禁忌的游戏》《铁道战》享誉世界的雷内·克莱蒙也在1986年成为院士,同一时期入选的还有以《奠边府之战》闻名的皮埃尔·施隆多菲尔和经典电影《红与黑》的导演克劳德-奥当·拉哈。有意味的是,这些导演大多都是三四十年代诗意现实主义时期的主宰者,50年代“作者论”思潮兴起后,一度被法国的年轻影评人(如特吕弗)批得体无完肤(当然这并不损害他们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可到了80年代却纷纷充当了“历史见证人”而重新登堂入室。 近年来,艺术院院士的流动也空前频繁起来。卡尔内、克莱蒙、奥当·拉哈、亨利·维希尔、弗朗西斯·吉罗、热拉尔·奥里接连辞世后,艺术院又增选了罗曼·波兰斯基、传奇女星让娜·莫罗和因《印度支那》获奥斯卡奖的雷吉斯·瓦格涅加入,让-雅克·阿诺则是最新的一位,而吉罗2006年11月去世后的空缺至今无人顶替。这一悬念极有可能将在2008年揭晓:是阿伦·雷乃、让-吕克·戈达尔、埃里克·侯麦,还是凯瑟琳·德纳芙、让-保罗·贝尔蒙多、热拉尔·德帕迪约……?面对法国超级雄厚的电影历史,那唯一的一个院士席位倒真得让人费一番思量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0b15fdde0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