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内容提要】 书中认为,失业除了传统经济学认为的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外,还有一种非自愿失业,其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是批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由于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所以失业是因为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后者又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和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三个心理因素的作用。消费需求不足是因消费倾向递减,使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投资需求不足是因为资本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前者是指投资利润率的下降,后者是指人们保留现金偏好。因此,凯恩斯主张政府要想办法促进有效需求,办法是:增加工资以增加消费,采用累进税增加穷人收入,实行赤字预算与适度的通货膨胀政策。他认为,刺激投资比刺激消费更重要。它有乘数效应。在研究方法上,它将传统经济学的供给本身创造需求理论基础上的充分就业均衡看作是特例,而将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看作常态,由此构造能包容原有经济学在内的更具有一般性的理论。 【书评】 高鸿业解读《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由于《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般被称为《通论》)的出版,该书的作者凯恩斯被世界公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家,在学说发展史上占有里程碑的地位。在凯恩斯生活的年代还不存在诺贝尔经济学奖,所以他并未获得这一奖项,但是,他对西方经济学的贡献远远超过任何一位迄今已经获得此奖的学者,这也是举世公认的。 为什么《通论》能做到这一点?原因大致有五个:第一,有助于把资本主义从1929年的大危机中拯救出来;第二,促成三个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和在一定的程度上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这三个组织对西方二战后的国际经济关系多少起着稳定的作用;第三,为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奠定基础;而宏观经济学在西方的全部经济理论中占有约为一半的分量;第四,为目前西方经济学的许多研究主题提供学术源泉,例如,目前名噪一时的理性预期学派即受到《通论》强调预期的影响;第五,《通论》所建议的稳定经济活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现在不但在不同的程度上为西方国家所采用,而且也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订,具有相当大的借鉴作用。 像这样一本重要的著作却普遍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中最难懂的文献之一,难懂的原因在于四点:第一,凯恩斯明确指出,《通论》的读者对象是当时的西方职业经济学者,从而,由于一般的读者并不具备西方职业学者所具备的理解该书所需要的知识,所以存在着理解的困难;第二,《通论》含有的主要内容,为指出该书出版时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说的错误之处以及凯恩斯自己的创新观点。因此,在该书中,传统的和凯恩斯创新的理论经常交织在一起,以致使读者难于加以辨别;第三,《通论》中也存在着凯恩斯自己并没思考清楚的论点。这些论点虽然在该书出版后通过西方学者的讨论而得以澄清,然而,尚未了解澄清后的观点的读者理所当然地会对此感到困惑;第四,在撰写《通论》时,凯恩斯已经具备相当大的声誉。他知道,不论他的表达方式如何,人们总会阅读他的著作,因此,他采用了“信手写来”的随笔式的手法,以致该书的章节缺乏清晰的条理和明确的意向。例如,该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资本主义摆脱掉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而提供政策建议,可是,该书并没有设置政策建议的专章,甚至也没有系统地对政策建议加以论述。这使读者难以抓住该书的主旨。 该书的难懂的特点使得西方出现了一些解读《通论》的著作,这些著作对理解该书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笔者迄今尚未看到一本适合于中国读者的理解《通论》的著作。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笔者撰写了对《通论》的《解读》,希望通过《解读》来帮助读者真正理解该书的内容,从而能够去菁存青,从中吸取对我国有用的东西。 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2.12.25 【目录】 序 第一编引论 第一章何谓通论 第二章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 第三章有效需求原理 第二编定义与观念 第四章单位的选择 第五章预期决定产量与就业的作用 第六章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定义 关于使用者成本的附录 第七章对储蓄和投资的意义的进一步考察 第三编消费倾向 第八章消费倾向:1客观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0d6953294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