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语故事:凿壁偷光 【成语】凿壁偷光 【拼音】záo bì tōu guāng 【故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不过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水平。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能够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不过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 【释义】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 【用法】用作褒义。专用于学习上。一般作定语、状语。 【同义词】囊萤映雪、焚膏继晷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把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 【反义词】不学无术、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近义词】穿壁引光、凿壁借光 【造句】不行的。 学习是很艰苦的事,没有凿壁偷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162c8c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