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剧《记忆深处》速记 该舞剧的结构在起承转合的结构上又更加纵深的将其主体内容分为引子、众生相、人物塑造与情节描述、升华四个部分。 该剧主要以张纯如的视角切入,赋予了张纯如不同以往的双重身份——既是参与者又是见证者。并以其为主要人物,在人物关系的联系中发展,遵循微观与宏观两条线进行叙述。微观上——情节推进下个人的情感诉说;宏观上——时代背景下共生的家国情怀。 一、 引子(介绍背景、引出人物——还未涉及人物关系) 动作描述:女主角举枪自杀(铺设结局) 地点:博物馆内人来人往:不同时空交织下的记忆追寻 舞段设置:相关人物陆续上场——未接触的五人舞(明确人物身份) 整体基调:悲凉、伤感(阴暗、黑白交织) 二、 众生相描绘(铺垫情感,进一步交代人物关系) 动作描述:俯身向下、奋力跺地,不间断的向上呐喊又继而倒下——面部狰狞、四处逃窜(求救)通过队形(斜线——圆线)与空间(上下)的运用突出变化,在重复的主体动作中生发情感。 人物:女主角(舒缓钢琴曲——个人主题语言/情感基调)、相关人物再次上场——以个性化的舞段诉说心理活动 两者关系:女主角主动、群舞被动、有所交集 三、 人物塑造与情节描述 以分头并进的方式,根据不同人物的经历与性格特点涉及了符合特征的小舞段,有联系与交叉 1.医生——挥舞大旗(保护伞) 空间的运用:女主角、医生位于后方(弱势)、群舞位于前方(强势),形成对比 突出场景:所有人站在台口往下跳——对真实场景的还原再现,预示死亡,给人无能为力之感。(鲜明的记忆点) 2.叛逃者——逐步黑化 交代身份:日本女人与中国女人的相继出现,表明身世 情节描述:加入训练,逐渐被环境所影响——推动情节发展(情感状态上趋于癫狂) 动作特征:病态的盲从、邪魅、抽搐,以手喻刀意味着要消灭一切 3.救助者——危机四伏 突出特点:群舞的运用——内圈为柔弱女性,外圈为残暴侵略者 语言特征:肢体语言的直接性——抢、拉扯、反抗 呼应 :舞台前方,女主角的状态与台上女性人物的反应——惊恐、畏惧 4.孕妇——无助绝望 舞段设计:三人舞 ——揭示人物情绪变化,没有接触但感人至深;战后女子群舞的设计,与前面的被迫害形成对比,急速的旋转与富有张力的跳跃——悲痛中的觉醒 发展顺序:时间脉络,融入了受害者的自述,增强代入感, 情感变化:为女主人公的情感发展奠定基础,累积的伤害——悲愤的诉说 时空处理:将相关人物的原型以照片的形式放置舞台后方,随着女主角的经过,她们的叙述以语言的形式成为背景音叠加发生,加深了战争后的影响 四、 升华 场景设置:谈判桌上的对峙——时代的觉醒,赎罪的开始 群舞作用:主人公内心情感的诉说,与女主人公一起舞动(动机衍生下的不断变化增强力量感)——重创下人们心灵相通的体现 创作特点:女主人公的动作变化,用双手记录故事。达到忘我状态,在情感延续下有停有起。;文字与肢体的结合——用生命在奋力书写;尾声处——众人紧紧依偎着她,托起四处飘荡,在众人的支撑下走向后方——追求光明,迎来新的开始(意象化的表达) 延伸思考: 1.艺术特色 艺术表达的真实性——记忆深处不是叙事真实(真实场景通过影像也很难还原)而是本质真实——情感真实(舞蹈思维特性的凸显) 编创手法的创新性——意识流的加入,群舞与独舞的相互作用,人物形象塑造的个性化于独立化(人物小传的形式) 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具有鲜明个性处于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人物,除了人物关系通过几段双人舞段加以描绘清晰之外;将人物个人的情节在时间线的推演下兼有共性与个性的诉说,突出其人物独具鲜明的特点。 2.主题思想: 该剧基于沉重时代背景发展下的共时性叙述,以显要人物的刻画塑造与事件的发展推动为核心。将历时性下人民共通的情感作为记忆点对历史事件进行再度阐释。回归到人类自古以来始终重复的主题,从情出发,看到了黑暗中的点点微光;以理致胜,体会到了战争中人性的光辉与伟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1e1f80348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