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汉画像石论西王母形象的演变 作者:曹宗欣 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8期 西王母的传说最早见于战国文献《庄子· 大宗师》说“西王母得之, (按: 谓得道)坐乎广, 莫知其始, 莫知其终”。它是当时社会浓厚 的“长生不死”信仰的反映。西王母的起源和身份已经引起了不同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诸如德效骞 (Homer H. Dubs)、鲁惟一 (M ichaelLoewe)、里卡尔多·弗拉卡索 (Riccardo Fracasso)、巫鸿。以上学者都讨论了汉以前和汉代各种文献中描述的西王母, 除弗拉卡索和德效骞外, 其他人还研究了汉代艺术家所造的西王母形象。德效骞对 24 种文献中的西王母作了研究, 着重关注的是作为民间神的西王母; 他也提到了汉代晚期艺术中的西王母形象, 但没有作具体说明, 仅仅是作为他所关心的文献的补充。鲁惟一把西王母同汉代长生不死的崇拜联系起来, 他引用了很多时代的有关文献, 包括写于公元 220 年汉代结束以后很久的文献。为了说明问题, 他还研究了山东画像石中的线刻图像和一面铜镜背面的图像。在汉画像石的图像中,西王母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神话题材" 东汉中期以后,几乎所有画像石墓中都可以看到西王母的图像。而且位置显赫。 西王母,全名为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简称王母,又称金母,俗称王母娘娘,是道教著名神仙之一。关于西王母的来历,自古众说纷纭。《山海经》记载“西海之中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山,名曰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尾,穴处,名曰西王母”;“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擅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这里所描绘的西王母,是一个介于人兽、人神之间的图腾形象。而在《庄子》、《淮南子》、《易林》等典籍中,西王母已经被改造成为一位得道不死的仙家和掌“不死之药”的吉祥神。西王母的这种刑杀面目还能从有关的汉画像石中找到旁证。如山东沂南汉墓画像石《 西王母与东王公》、山东嘉祥汉祠画像石贵妇像《 戴胜的西王母》、四川汉墓画像砖《 山神西王母》等等!"。西王母的画像极多,不管其所坐的是山石、几座、生命树,“戴胜”就像伴随着她的左龙右虎那样不可或缺。《 山海经》中关于“ 戴胜”的记载有三条:1: 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而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西山经》)2: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 海内北经》)3: 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自处之,其下有弱水三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大荒西经》)按:西王母“ 蓬发戴胜”,晋郭璞注说“: 胜,玉胜。”清毕沅校“: 戴胜,言其民俗尚此饰也。”近人袁珂《 山海经校译》“: 戴胜,一种玉饰。”《 汉语大字典》“: 古代妇女盛妆的一种首饰,一名„ 华胜‟。” 以“ 玉饰”释之似乎是晋以来的成说,然而西王母是人兽的组合和重构,“ 虎齿、豹尾、善啸、穴处”是其完整的神怪形象,如果是人,也只是怪人。但为什么西王母要在蓬乱的头发上戴着一只美丽的“ 玉饰”呢? 一般认为,在各地的画像石中,西王母的图像最 早是出现在河南地区,郑州、密县、新郑和南阳等地发现的西汉末至东汉初的 画像砖上已经有了西王母的图像,1970年发掘的郑州新通桥汉墓具有代表性。 该墓从整体看,出土的画像砖图像多为现实生活的题材,神话类的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题材比例很 小,与西王母有关的两幅图是《西王母与玉兔》和《九尾狐与三足乌》。两幅图 是西汉末至东汉初的作品,其特点是:1.制作比较简单,西王母图像画面只有 8厘米×9厘米左右。2.构图比较简单,西王母身边只有玉兔,九尾狐和三足 乌是在另外一块画像砖上出现的。3.西王母为侧面,还不是“偶像式”的构图。从这三点可以得到的信息是:1.西王母、玉兔、九尾狐和三足乌这几个西王母 图像系统中的基本要素已经出现。2.西王母与玉兔已经共同构图。3.昆仑山等 背景构图要素还没有出现。这些信息中最重要的是西王母与玉兔共同构图。 李凇《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用力很深,他认为:“西王母的图像形式衍变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西汉后期至东汉初期,西王母为四分之三侧面角度,为„情节式‟构图;2.东汉初期至中期,西王母为正面角度,左右有对称的侍 从,为„偶像式‟构图;东汉中期以后,普遍出现有翼像。”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有专节讨论西王母图像的演变。他没有明确表明划分为几段,但从他的描述中可以归纳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汉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以前。这时画像石中已经有了祈求祠主升仙到昆仑山的意思,出现了西王母仙人世界的祖形,如山东嘉祥县花木村出土祠堂西壁画像石。第二阶段是汉哀帝建平四年以后至东汉中期。这一阶段已经有了西王母的仙人世界,但东王公还没有出现。 纵观西王母形象的演变 , 从先秦到唐代 , 随着人们的崇奉方式变化 , 西王母的形象 经历了多次转变 , 但是新的形象的出现 , 并不能完全取代旧的形象 , 新旧形象往往是以 共存的方式发展 , 这种丰富多变的形象具有相当大的适应性 , 适合了不同层面的信仰群 体的需要 , 从而使西王母在中国古代信仰体系中能经久不衰 ,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曹宗欣(1992),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美术,研究方向:油画。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2094b1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