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随笔:孩子厌学怎么办 语文教育随笔:孩子厌学怎么办 教育随笔:孩子厌学怎么办 一、厌学的本质 厌学与教育相伴而生,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古代教育内容单调,就是背诵、练字、对对子,学生厌学。少年鲁迅就是其中一个,老师在上面讲课,他在下面描绣像,看小人书。分析一下当时学生厌学的心理,那是因为教学内容单调,没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再看看现在,教学内容确实是丰富多彩了,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体音美,但学生还是厌学,这又是为什么呢?仔细想想,现在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内容太多太多,学得太累太累,喘不过气来,再遇上好心的家长,请上家教,报上兴趣班,你说还让学生活不?不厌学鬼就出来了!如果将古代和现代的情形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尽管厌学的表象各不相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当教学内容、师长的要求与孩子的接受能力脱节的时候,孩子就厌学。过去没有满足,现在又超负荷了。这就好比让大人去听小孩子的课,他肯定打瞌睡;反过来,让小孩听大人的课,也一定是对牛弹琴。老师和家长如果明白这一道理,那么对孩子的要求可能就会合理一些,可能就会更符合孩子的实际,因材施教可能就会更多一些,就会想方设法激活、调动孩子的求知欲。 二、厌学的表现形式 1、直接的表现是在学习上 听课方面:上课不听讲,有的同学甚至连书都不拿,有的课本虽然拿出来了,但不做笔记,人在课堂,心在外面,递纸条,画图画,谈天说地,更有甚者,写流氓话,画流氓图。 作业方面:长期拖欠,交不上来。或“迟到一天交给你”,或“有了今天没明天”,或“千呼万唤始出来”。 书包方面:放学以后,不给家里拿,里边乱七八糟。 对待考试:不当回事,坐不住,作弊,老早交卷。 2、间接的表现是在行为上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这方面用得多了,那方面就用得少了。既然厌学了,学习上花费的精力少了,那么多的精力肯定要通过其他方式宣泄出来,不然就难受,于是就逃学,就打架,就谈对象,破坏公物,打电子游戏,恶作剧……所有这些都可以说是厌学的副产品。 3、深层次的表现是孩子的心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一个孩子一旦厌学,一般来讲会有以下一些心理表现: 抑郁:表现为沮丧,兴趣淡漠,态度消极,悲观失望,做什么都觉得没有意思,不专心,把一切过错都归咎到自己身上,社交上退缩,不愿和人交往。 学校恐惧症:害怕上学,学校对他而言无丝毫欢乐可言,上不完的课,作不完的作业,老师的逼迫,同学的竞争,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还学不懂,不会做,孩子怎能不怕? 可能会产生轻微的强迫症:一种是观念强迫,老想某个事情,不想不由他。如上着课,他老想着还有几分钟下课,一节课看表十多次;或上着课,老惦记教室外面某个东西,不由自主地要去看。一种是行为强迫,不由自主地重复做某个动作,自己浑然不知。如,手里搓个东西,吃纸,转钢笔,手或脚有节奏的晃动等。不管是观念强迫,还是行为强迫,他自己都意识不到,但很明显,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学习。 想其他办法,希望引起别人注意:作为人,都有这种需要,孩子厌学了,他想在学习上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很困难了,于是他就想其他办法,如搞个恶作剧,上课捣个乱,着装古怪,发饰新潮等,这些表现并不能说明这些孩子品质就坏了,他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要引起别人注意的心理需要。 三、厌学的原因 教育问题,牵涉到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孩子之所以厌学,三方面都有责任。 社会因素:现在是市场经济,一切都讲效益,但由于我们历史上的原因,在很大范围内还存在知识贬值的问题,人们形象到说:“胸内科医生不如胸外科裁缝”,事实上,在很大范围内我们的分配制度是向苦、脏、累、险倾斜,这种做法,不利于员工学习知识、学习技术,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身上,就会导致学生价值取向的偏离,他们就会天经地义的认为,只要我有力气,我照样可以挣大钱、当老板,何必现在要辛辛苦苦地去学习呢?这些东西,客观上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产生。 学校因素: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高考指挥棒依然在指挥一切,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第二课堂活动少之又少,使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了兴趣。另外我们有好多老师教学方法陈旧,还是传统的“填鸭式”家庭因素:1、父母包办一切,溺爱孩子,会导致孩子厌学。孩子就会觉得,这家里多好啊,潜意识里不愿去学校,而且,父母过分宠爱,不利于孩子踏实认真学风的形成,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习就跟不上,导致孩子厌学。2、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会导致孩子厌学。一种是挫败孩子,对孩子要求太高,孩子达不到,于是说你怎样怎样笨,久而久之,孩子的自尊心每了,你说我笨我就笨,我干脆不学了。一种是压垮孩子,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把孩子泡在题海中,又是家教,又是兴趣班,孩子不堪重负,于是厌学会导致孩子厌学。3、父母剥夺孩子的好多权利,导致孩子厌学。孩子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采的,在这一年龄段,他们回产生好多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小圈子,有了冲破家庭走向社会的强烈要求,他们不愿与家人交往,更愿与同龄人交往。但孩子们的好多权利被父母剥夺了,穿什么衣服的权利、交朋友的权利、文体活动的权利、选择文理科的权利等。孩子们觉得生活真是乏味极了既而厌学。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沉闷,没能够调动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产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226fbc5b7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