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的五条基本路线 一、案例呈现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制定了五条基本路线或总路线,由于它们反映的客观规律及其程度不同,带来的结果也不同。 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基本路线,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我党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党和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但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大跃进”的错误。这种盲目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不切实际地贪多求快的结果,不但没有做到“好”、“省”,相反却造成了物质财富的极大浪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随之而来的是三年困难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损失和挫折。 1962年开始提出、1969年党的九大完整表述和正式通过的党的 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其核心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其主要内容是:在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所以,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由于这条路线严重脱离了我国实际,在完成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用阶级斗争掩盖和代替社会主义建设,结果造成了“十年动乱”,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空前的大灾难。它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整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边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明确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党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一基本路线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反映了当代中国国情的客观要求,是非常正确的。坚持这条基本路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二、案例讨论 1.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2.党的历史上不同的基本路线或总路线以及产生的不同结果,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3.为什么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25184f9770bf78a652954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