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从军行翻译、解析

时间:2022-07-20 02:17: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从军行

唐代: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译文

白天登山观望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到交河边饮水。

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中巡夜的打更声,还有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 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 哀鸣的胡雁夜夜从空中飞过,胡人士兵也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听说玉门关已被挡住了归路,战士只有追随将军去与敌军拼命。 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换来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汉家。 注释

烽火:古代一种警报。 饮(n)马:给马喂水。 傍:顺着。

交河:古县名,故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

行人:出征战士。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 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弹琵琶以娱之。 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至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

蒲桃:今作葡萄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诗人所歌咏的虽为历史,但是诗的内容却表达了他对唐玄宗益事边功的穷兵黩武开边之策的看法。

鉴赏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一个古字。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一、二句是说,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三、四句是说,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敲击的凄厉声,又听到远嫁乌孙国的汉家公主的幽怨的琵琶声。

诗一开头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警报;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这里借指边疆上的河流)。三、四句的刁斗是古代军中的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是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当然,这不是欢乐之声,而只是哀怨之调。一、二句是写白日黄昏的情况,那么夜晚又如何呢?三、四句接着描绘: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是多么肃穆和凄凉!行人是指出征将士,这样就与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声,引起共鸣了。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五、六句是说,野营万里广漠荒凉得不见城郭;大雪霏霏弥漫了辽阔无边的沙漠。

这里诗人又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以上六句,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七、八两句是说,胡地的大雁惊飞着哀鸣不停;胡人的士兵痛哭着个个流泪滂沱。

诗人并不从正面点出行人的哀怨之感,而是别出机杼,背面敷粉。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何况远戍到此的行人呢?两个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用叠字,有着烘云托月的艺术力量。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九、十两句是说,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大家只得豁出性命追随将军去拼搏。

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谁不想班师复员呢?可是办不到。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据《史记·大宛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有敢入者辄斩之。这里暗刺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随后,诗人又压一句,罢兵不能。应将性命逐轻车,只有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这一句其分量压倒了上面八句。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汉家:汉宫。最后两句是说,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徒然见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到汉宫。

拼命死战的结果如何呢?无外乎战骨埋荒外。诗人用年年两字,指出了这种情况的经常性。全诗一步紧一步,由军中平时的生活,到战时的紧急情况,最后说到死,为的是什么?这十一句的压力,逼出了最后一句的答案:空见蒲桃入汉家。

葡桃就是现在的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今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进入中国的还有蒲桃(葡萄)和苜宿的种子,汉武帝把它们种在离宫别馆旁边,弥望皆是。这里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用此典故,讥讽好大喜功的帝王,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到的是什么呢?只是区区的葡萄而已。言外之意,可见帝王是怎样的草菅人命了。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紧,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诗巧妙地运用音节来表情达意。第一句开头两字白日都是入声,具有开场鼓板的意味。三、四两句中的刁斗琵琶,运用双声,以增强音节美。中段转入声韵,双双落是江阳韵与入声的配合,犹如云锣与鼓板合奏,一广一窄,一放一收,音节最美。中段入声韵后,末段却又选用了张口最大的六麻韵。以五音而论,首段是羽音,中段是角音,末段是商音,音节错落,各极其致。全诗先后用纷纷夜夜双双年年等叠字,不但强调了语意,而且叠字叠韵,在音节上生色不少。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282d9cf0e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