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

时间:2022-09-10 16:07:4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谈读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理解本文的读书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位是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1、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2、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身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实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因此马克思

称他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

此外,培根还写了法律著作、历史著作 《亨利第七王朝史》、幻想游记《新大西岛》

等。

2、名言警句: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字注音

怡( )情 统筹( 藻( )饰 狡黠( 诘( )难 要诀( 蒸馏( 劝诫( 滞( )碍 吹毛求疵( 豁( )然贯通

咀嚼( 好读书(

味同嚼蜡( 读好书(

2、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1)怡情:

(2)文采藻饰:

(3)诘难: (4)寻章摘句: (5)味同嚼蜡: (6)滞碍: (7)吹毛求疵: 二、【交流展示】 1、自由朗读课文,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文中的这几段文字,说说它们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1)、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书亦可请人代读”到“味同嚼蜡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读书使人充实”到“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一找,文中其他的论证方法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三、【反馈评价】


闲话读书

徐宣冬/

读书与写文章往往是孪生的,在某个时间段经常读书,也就会经常写一些文字。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世事感知的丰富,对于所读书的喜好选择也逐渐改变。从比较喜欢读小说、散文到喜欢读文风淡迫的随笔,再到喜欢读简约的史书,读书的心境也不同。

以前读书常求数量,自己要求自己得读多少本书,读过了哪些书,追求痛快淋漓,追求情节起落。如今我读书没有一点计划,随手取阅,常常读过去已经读过的书,重复地读一些史书和古典小说,渐求细微之处,体味读书的淡味。有一句诗最符合这样的心境:“ ”,品味越细越久,如细尝陈年佳酿,王勃把那优美的景色写活了。

对于读书的环境,我也十分在意。当然这里说的环境是自己可以准备的一种氛围。晚清名臣曾国藩云:“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曾国藩的人品和功过暂不去评说,其读书的习惯和对读书的看法却值得我们体味,我以为真正的读书人读书不会择地,亦不会择时,但却必须择境。比如焚一炉檀香,沏一盏香茗……都是让人很欣羡的读书氛围。 读书最易使人平和,从而影响人的情境。处于纷繁的人境,凡尘的诸事极易使人浮躁,需要寻求一种宣泄平复的方式,平复心绪最好的办法是读书。在适宜的环境下读书,人的思绪才停止日间的浮躁,安闲下来,这样便可以让自己慢慢地平静。我更喜欢卧读,卧读更有益于体味书中的细腻之处,这与床上的静谧及台灯的柔和所创造的氛围有关,容易使人的情感融入到所读的书中的世界里。不久前读金庸的《笑傲江湖》,有一回目关于令狐冲蒙冤无依时在洛阳东城绿竹巷寻找精神寄托的心绪描写和环境描写的文字就让人身临其境。读《红楼梦》中的黛玉雨夜题《秋窗风雨夕》词细腻的心绪流动,让人怜伤不已……卧读更有另外一个妙处,就是想到要读书的时候,摸起床头已经备好的书,捧卷而读,困了撂下书卷遂自睡去,颇得雅趣,也可颐养性情。

读书能从中生灵智,大开悟性。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卷书为有文字的书,万里路为无字的书。日本国人山田孝道有诗云:“闲人自有清闲趣,静读乾坤无字书。”读书倘能进入到能读有字之书,亦能读无字之书,人生至理就没有不能参透的。

【阅读指津】

这是一篇随笔式的议论文,围绕“读书”的论题,写出了读书经历,然后从读书的数量、环境、作用等方面论述,读来既深入浅出,又通俗易懂。特别是引用的名言和故事,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阅读时可与培根的《论读书》进行比较阅读,以提高自己的分析鉴赏能力。

【阅读训练】

1.下面那一下诗句最符合文中划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从文章的前四段的介绍看,在读书的选择上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请分点概括。

3.本文运用的最多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四、请选择文中喜欢的名言警句读背下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298dcf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