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四种执着久美堪布

时间:2023-09-21 23:52: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前天晚上,久美堪布为我们和萨迦传承的居士共三十人讲授了《远离四种执着》修法心要。 什么是《远离四种执着》呢?喇嘛萨迦巴·贡噶·宁波十二岁时,修习文殊师利法,六个月后亲见护主文殊师利,文殊菩萨告诉萨迦巴说:“若执着此生,则非修行者;若执着世间,则无出离心;执着己目的,不具菩提心;当执着生起,正见已丧失。”这就是远离四种执着。 这几句偈,将波罗蜜道的修行完全摘要地包括了。这四句偈的意义是:远离对此生的执着后,你的心趋向于法;远离对世间的执着后,你行于法道上;远离对自己目的的执着后,道上的错误被清除了;远离了四种边执后,幻境显现为根本智。 一、 远离对此生的执着后,你的心趋向于法。 此法包括前行、正行、附行三部分,前行是思维获得修法条件的难得,正行是思维死和无常,附行是思维行为的因果。

第一,思维获得修法条件的难得:先坐于一舒适的座垫上,皈依上师三宝多次,并祈祷自心趋向于法等等。

欲生起“为救度一切众生”,我必须成就无上的菩提心,应如是思维:第一,由此身本质的观点,观此身具足八有暇及十圆满是多么难得。第二,从因的观点来观察,因为得人身必须有修功德之因,此因是非常难得的。第三,由数目多寡的观点观察六道中,下道的众生皆较其上道的众生为多,欲真知晓,可观夏天大树洞中或隐蔽处所之昆虫。较之全人类尤多,故知人身难得。再从譬喻的观点来看,其难如将豆粒抛向墙壁而能粘于其上;难如乌龟伸颈入于大海中随风漂流的木轭孔中,所以一旦如今我得到了条件具足的人身,一定不能耗费生命,要好好地为来世的利益而努力。

第二,思维”死和无?首先仍修皈依和发菩提心,然后作如下的思维:没有一个生命出生之后能够不死的,死是必然的,而此地对死和不死没有任何保证,因为死的因缘多,生的因缘少,故死是必然的,死亡来临时,没有任何方法(譬如:吃药或宗教服务)可以避开它。此时,什么都无用了,死后,你的仆从、财富皆带不去,唯有佛法能跟着你,所以必须远离对此生的执着,这是令心趋向法的主要方法,因此,纵使你现在吃着美食,穿着锦衣,周围环绕着仆从,仍应如是思维:“虽然目前看似如此美好,但总有一天要与这些分离的,届时我必须独自离去,所以这一切都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于是你离开了对此生活的执着。 第三,是思维行为的因果,修皈依和发菩提心后,作如下的思维:”我虽已得到如此难得的修法必要条件,但此身是无常的,因此在死前,我必须舍弃一切的不善,并尽量累积功德,因为造十恶的果报是生于三恶道中,果必缘于其因,如杀生得短命报、偷盗得贫穷报等等,因是指习惯于犯某一种特殊的恶业,使人有再犯该项不善的意愿。这些恶业的果报也会生于三恶道中,无由得解脱、果报的环境则是肮脏难闻之地,如是思维后,则极乐意舍弃这些恶行。同样地,行善的果报则生于快乐之界,果亦应于因,如不杀生得长寿报等等,行善的因是喜爱一再地做某种善业意愿,环境的果报则是生于香洁之地等等,所以我一定要完成这些善业。“尤其是了解了什么应该接受、什么应拒绝的因果律后,必须将之付诸实行。 二、 远离对世间的执着后,你行于法道上。

于此你应思维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过患。修皈依和发菩提心后,思惟:”三界世间的性质不外是苦。在热地狱中受火烧刀割等苦,在寒地狱中受极寒之苦,骨肉皆裂成碎片;在近边地狱则受火炭遍地等苦。如果,这些苦让我现在的身体来承受,真是千万分之一也受不了,饿鬼、渴、寒、热种种艰难和恐惧之苦,畜生受相互啖食之苦,人们饲养的畜生则受苦役和宰杀之苦。至于人,高贵变成低贱的,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这些和其他种种苦是可以立刻见到的。欲界天人,当其临终的衰相现时,内心的痛苦较之地狱众生肉体的痛苦尤剧,至于色界和无色界的天人,虽然他们目前不会直接感受到痛苦,但有一天他们必会堕下去,遍尝下界之苦,故此三界之存在皆不离苦的本质,因此我必须舍弃整个世间并求达解脱之地。若将本节与三士(三种根性的行者)道次第相比,则相当于完成了中、下


二士(小根和中根性的行者)道:依据金洲大师的教法,以上完成了基础加行之‘四法’ 三、 远离了对自我目的的执着后,道上的错误被清除了。 在此你应修行:(1)慈心(2)悲心(3)菩提心。

首先,只求自己由世间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是不应该的,你应如是思惟:”三界一切众生皆曾在多种情况下为我慈爱的父母,特别是我今世的母亲,首先她怀我于胎中,出生后,我脆弱得有如一只小虫,她抚育我,慈悲地给我衣食等并保护我。回忆母亲慈爱的伟大,我一定要令她幸福安乐,并考虑到你的其他亲人、迫害你的敌人乃至三恶道中受苦的众生等等,从无始以来的轮回中,他们亦曾多次为你的母亲,慈爱地对待你。“如是思维令心中生起”让他们皆得安乐“的慈心。

第二,修悲心:同样地思维今世母亲对你的大慈爱,以及你必须助她远离痛苦。因为目前她具有痛苦的性质,你应生起悲心,如是思维:”若她能离开一切痛苦,不是很好吗!我必须将她安置于无苦的境地!“同样地,思维一切众生,过去亦曾给你相似的慈爱,应思维生起”令他们亦皆远离痛苦“之悲心。

如果你不能由衷生起这两种心--慈心和悲心,则菩提心不会真正生起,因为此二者是一切大乘教法的根本,你必须努力修学。 第三,修菩提心:包括:(1)愿菩提心(2)自他平等菩提心(3)自他交换菩提心。关于愿菩提心,你应如是思维:”虽然我希望三界父母皆得快乐、皆离痛苦,但目前我却无此能力令其实现,不仅我不能,世间的大人物,如梵天、帝释等,以及超越世间的声闻、缘觉们也不能,唯有究竟圆满觉悟的佛陀具此能力,故为了一切众生的缘故,我必须成佛!必须令世间海中所有慈爱的父母们皆得解脱!“成佛没有其他的因,如果你心中真正生起了菩提心,那么所做一切修行的功德,都成了达于究竟觉悟的因。因此,在大乘经典中经常有赞叹菩提心的文章。

其次是修自他平等,你应思维:”正如同我要幸福安乐,一切众生也要幸福安乐,因此,如同我要成就我的幸福安乐一样,也必须成就一切众生的幸福安乐;而我不要痛苦,一切众生也不要痛苦;因此,如同我要除去自己的痛苦一样,我也必须除去一切众生的痛苦。 最后,是修自他交换,观想现世的母亲在自己面前,然后如是思维:”我的母亲对于我这样慈悲,而今她处于苦恼的性质中,我应对她生起悲心,愿母亲所有的苦痛和恶业皆成熟于我,由我来承担;愿我的一切幸福和功德皆成熟于母亲,令她成佛!“扩之,你应对其他人如亲友或只是相认识听闻过的人,曾经伤害你的敌人乃至恶道受苦众生等等,均思维修习之。后你应修习将一切众生广大的痛苦统统集中一自身,并将自已的幸福和功德给予一切众生,同时愿此成为众生现在如意和究竟成佛的因。这是大乘修行的心要和三世诸佛的密教,至于所以要如是修的理由,此教法之戒律和除去疑惑的修法则未提及,因为实在太多了!

在修愿菩提心之前,当然仍应先修皈依和发菩提心,此外,应好好地修对上师的虔诚心,每座修行后,都应以回向偈或其他祈祷文为结束。平时不论行时、睡时、坐时皆应保持不失念。 四、 远离了四种边执后,幻相显现为本觉智。

依据其他的口授传承,此项是由修止和观慧予以完成,观慧之修习又包括修人无我和法 我(现象之无我)等等。

于此传承,在禅修时有三种修法:(1)视一切显现皆是自心(2)视心为幻化(3)视此幻化不具任何本性。在禅修后的时间里,应视一切显现之境界皆如幻如梦,而不去执着。至于这些修法,如果不遵照上师的指示,而只依自已的喜好去修,那么你的根本迷惑会增加,无法只从经典(文字)中了解此。所以在此不解释这个教法。

但是为了暂时的利益,你虽然修了一切功德,自己却一点也不傲慢和自满的认为:”我是做功德的人,这些种种功德都是我做的。“这是很重要的,然而如果毫无自炫之意,为了鼓励他人修行。而说:”我曾做此功德?quot;则无有过失。因此,在完成某种功德及执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2ca0cf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