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课文主题素材 (一)【素材激活】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适用话题】“理想和现实”“选择”“取与舍”“学会放弃”“爱国”等。 【运用范例】 舍弃应该舍去的,你便是智者;舍弃不该舍去的,你就是愚夫。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没有顾及家具、财产、衣物,甚至没有顾及生命,却从熊熊大火中救出了几箱书。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了那些启迪心智、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而有些人,终生抱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信条,追逐着金光闪闪的财宝。为了庸俗的追求,他们舍弃了人格和道德,舍弃了人性中的真善美。错误的舍弃,使他们的一生龌龊卑鄙。 正确的舍弃,往往需要青松秋菊般的高尚风格。据说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原本是张、叶两家争执之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六尺巷”。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的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不是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作出如此的舍弃? (二)【素材激活】 “忘却”与“记念”其实是两个意义相反的词,在本文中却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看起来似乎矛盾,但实际上寄托着深刻的含义。所谓“忘却”实际是“摆脱”“搁置”的同义语,也就是将由战友牺牲而带来的无比悲痛暂时搁置一边,把情绪从始终支配着自己的悲痛中摆脱出来,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者,而对于反动派杀害烈士的这笔血债,对于战友为革命而献生的光辉业绩,作者却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为了忘却”实际是为了战斗,而惟有战斗,才是对烈士的最有价值的纪念。 【适用话题】可用于“忘记”“战斗”等。 1 / 3 【运用范例】 人生常有不如意,要让自己快乐,就必须给自己减压,减压的好方法就是学会忘记。人,要能拿得起,但有时候能放得下更重要。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时光不可能倒流,除了吸取经验教训以外,大可不必耿耿于怀。 忘怀是一种心理平衡,需要坦然真诚面对生活。有些人能够忘记失意时的尴尬和窘迫,却对顺境时的得意津津乐道,岂不知成功和失败一样会留在过去。老是沉湎过去不能释怀,常常说我年轻那会如何如何,拿昨日黄花当眼前美景,让过眼烟云在心头永留,沾沾自喜,自鸣得意,陷自己于虚妄之中,便会不思进取,裹足不前。所以,英雄不提当年勇是有道理的。 忘记也需要选择。有些人有些事在你的一生中是无法忘怀的,也不该忘怀。牢记别人对你的帮助,忘记别人对你的不好,这才是做人的本分。 记得有一首白话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记住某些事某些人,忘记某些事某些人,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洒脱人生,心无挂碍,你便会觉得生活是如此美好。 (三)【素材激活】 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冯铿、李伟森和胡也频五位“左联”革命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国民党政府设在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警备司令部”。其中白莽的哥哥是国民党要员,可以保释白莽,只要白莽肯写悔过书的话。但白莽终究没写,并写了一首诗与哥哥彻底决裂,最终被害。 【适用话题】“比生命更重要的”“为民请命”“爱国”“勇气”“奉献”等。 【运用范例】 (一) 张平宜,“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执行长,曾担任《时报周刊》《中国时报》记者及撰述委员,作品《台湾艾滋病防治经验》《终战五十年省思日本三大反人道罪行》先后获得第七届吴舜文新闻采访奖等奖项。2000年,张平宜辞去工作,来到四川凉山一个麻风康复村。村里唯一的小学挤着70多个学生,大部分只能站着听课,张平宜通过募款,终于在大营盘建立起了新的学校……张平宜帮助凉山州越西县大营盘村的事迹,先后被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道,反响强烈。2011年7月,张平宜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第六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行为楷模称号,并成为“2011年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二)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2d2a954d2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