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历史角度解读《傲慢与偏见》 【摘要】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它形象地描述了18世纪末9世纪初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及社会意识,它以当时闭塞、保守的英国乡镇生活为背景,突出了社会等级、婚恋态度、经济形态和习俗偏见等社会现实。在作者生存的时代,女性被剥夺各种发展机会,她们无论在家庭中还是社会活动中都无法实现自己的意志,进行自由选择。由此,简.奥斯汀在这种父权阶级制度下,创作出《傲慢与偏见》,呼吁女性的权力。本文将从社会和历史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的美学价值和思想,将等级压迫下的女性与现代女性进行对比,以及对现代女性的启示来论述。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社会历史 等级偏见 思考 一、傲慢与偏见的社会美学价值 (一)社会地位的审视 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社会地位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来源于社会存在。在诸多原因中,经济原因当属根本,这在《傲慢与偏见》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是一个等级较为分明的国家,它的等级结构呈金字塔形,正如列宁所说:“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因此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是不同的。”英国自14世纪以来,等级结构自上而下分为:国王、贵族、乡绅、市民、工农,其中贵族包括:国王和王后,以下是公、侯、伯、子、男五爵,贵族统治着社会,因此对社会的影响也是非凡的。《傲慢与偏见》中,凯瑟琳.德布尔夫人属于世袭贵族,首先她有以土地资产为基础的经济实力,因此有更大的晋升机会去进入上层参与政治。工业革命前,土地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因此如果把英国比喻成一艘巨舟,那么拥有土地的人就是真正的船长,而经营货币的人仅仅是乘客而已。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有些人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他们因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平衡,渴望得到更多权力,因此对现有的等级制度表示不满,要求变革,希望进入上层阶级中,来证明自身的社会价值。这在《傲慢与偏见》中有所体现,威廉·鲁卡斯爵士在梅里顿做生意时,发了一笔财,因此向国王上书,获得了爵士的称号。随后威廉·鲁卡斯为了增加地产收入,不断购置土地,以提高社会地位。到了19世纪末,大部分土地被贵族和爵士占有,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没有经济保障的女人只有吸引上一阶层男士,才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 (二)等级偏见与女性地位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受社会风潮影响,与女性独立相关的话题全部成了禁忌,女权问题很难被提起。社会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领域都被男性把持,女人则被当作智力低下的异类。父权制度的突出表现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男子可以经商、参军或者当牧师获得经济权利和社会地位,而一般女人只有结婚或当家庭教师或许才会有出路。《傲慢与偏见》中以带有精神分裂特征的贝内特太太为例,通过人物的话语表达方式和故事结构,展现了妇女继承的可笑性,同时发出了女性的声音:要求男女经济平等;而有条件的女性被鼓励唱歌跳舞等诸多才艺,为成为上流名媛做准备。她们以丈夫、双亲和兄弟姐妹为主要责任,在狭小的家庭关系及交往中,女性以谦卑、顺从自训,还要表现的无知和富有同情心。男权社会以自身需求为根据为女性制造行为标准,女人要以男人的期望和要求生活,而不是为自己的愿望而生活。彬格莱说:“一个女人必须精通首乐、仪表步态、嗓音语调、唱歇、舞蹈及现代语言……”,当伊丽莎白冒雨去探望生病的姐姐时,她的行为被认为是不成体统,违背美德,受别人耻笑,而丽迪亚的未婚同居更是伤风败俗,使整个家庭蒙受奇耻大辱。当丽迪亚成为贝克汉姆情人时,不仅违背社会准则,还伤了及姐妹亲人的婚姻、幸福。这都说明了父权制度下妇女的从属地位及受压迫状况。 (三)婚恋价值观 在《傲慢与偏见》中,向我们展示了五种不同的婚恋价值观: 1、盲目的婚姻。“善于诙谐,又能不漏神色,还好突发奇想。”这是对贝纳特的描述。但说到贝纳特的夫人,除了曾经的美貌和生了五个女儿之外,可以说毫无优点。她顽固不化、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疑神疑鬼,她以探听隐私为爱好,以将女儿嫁出去为终身目标,从书中可看出夫妻二人各方面相差甚远,两人的结合是一时冲动造成的结果,待发现时,为时已晚。 2、物质的婚姻。柯林斯除了家族财产继承者的身份之外,智力低下、举止粗俗。夏洛蒂选择他的原因,完全是出于经济因素考虑,来得到财富与地位的满足,但没有感情的婚姻,依旧是不完满的。 3、情欲的婚姻。丽迪亚爱慕虚荣,头脑简单,举止轻浮,不把爱情当做一回事,对待婚姻缺乏考虑。她小小年纪进入社交,满脑子浮夸,以至于被魏肯华丽的外表迷惑,没看清他虚伪的本质,但最终在达西的帮助下,两人才勉强结合,但由于性格关系,两人的婚姻终究是不幸福的。 4、幸福的婚姻。依小说对简的描写,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心地善良、大方可人的姑娘,她对宾利的喜欢与爱慕从不表露;宾利各方面虽好,性格上却是优柔寡断,正因为二人的性格,所以他们的爱情波折不断,但经历种种之后,二人终走到一起,这样的婚姻是幸福的。 5、完美的婚姻。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是全文的主线,他们相识时,一个因为傲慢,一个因为偏见,产生了许多矛盾和误会。但经历种种,彼此端正了认识,走到了一起,二人得到了幸福。伊丽莎白的恋爱过程体现了婚姻的真正价值,既得到了爱情,又得到了财富,这样的婚姻可谓是完满了。 婚姻的价值观因人而异,有人追求情,有人追求欲,有人追求钱,无论怎样选择,没有真正感情的婚姻终究有缺陷。 二、不同历史时期对比引发的思考 (一)18世纪末与当代经济对比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等级的压迫,性别的歧视已经引起了女性的不满,在这种条件下简.奥斯汀,作为受压迫女性之一,为了抒发内心情感和对社会的不满,《傲慢与偏见》应运而生,并且同时期,大量反应自由与平等的作品如雨后春笋;现在,英国的经济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平稳时期,平等与自由得到了伸张,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平等的享有与男性同等的地位与尊严,而且渴望爱情,对婚姻、爱情观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18世纪末女性的意识形态 像《傲慢与偏见》这种半自传式的小说,是当时生活条件下的女性的必然选择,因为阶级压迫下的生活背景她们除了描写自己来抒发内心内心的情感之外,没有别的方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小说感受主人公的真实生活,以及作者的心理和资本主义发展下女性的心态和处境。从而为我们认识女性、了解女性提供了参照。《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与达西在性格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自尊自爱、张扬个性,智力和判断力都较高,但两人结合的障碍是达西的傲慢和伊丽莎白的偏见,当达西向伊莉沙白求婚而遭到拒绝时,他说了一句话:“要是我耍一点手段,把我内心的矛盾掩饰起来,一味地恭维你,使你相信我无论在理智方面,思想方面,都是对你怀着无条件的纯洁的爱,那么也许你就不会有这些苛刻的责骂了。可惜无论是什么样的伪装,我都痛恨。”达西并没有为了讨好女主人公,掩饰自己傲慢的品性,同样,伊丽莎白也真实的表现了自己。当两人经过一定阶段的相处后,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因此调整了心态和行为,并最终实现了人格的平等,才产生了真正的爱情。这段看似“灰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34fa47ef18583d0496459e2.html